第3529期
2016-05-18
中鐵承建的委內瑞拉高鐵為何成為廢墟
導語
近日,有媒體披露,由中國承建的委內瑞拉高鐵項目徹底停擺,成為廢墟。這是中國高鐵在沙特、墨西哥遇挫后,“走出去”戰略再一次折戟。巨額資金打水漂,我們不得不問一句,這是為什么。 委內瑞拉這個國家,沒有資格建高鐵高鐵,誰都知道是個好東西,但好東西既有代價,也有門檻。總的來說,一個地方想建設高鐵,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1、有足夠的資金;2、有較大的人口密度;3、有充足的電力供應。 這3個條件,具備其一或其二,難度不大。但同時具備,且有意愿修建高鐵的,實屬稀缺。所以,一旦有哪個國家的高鐵項目放出風聲,各大國際高鐵巨頭就會聞風而動。在2009年以后,這支龐大的競爭隊伍里,開始出現中國的身影。 但是,委內瑞拉的高鐵項目,來得非常天馬行空。他們既沒有錢,也沒有人口密度,更沒有電力供應。但是他們想要高鐵。 在2005年的時候,委國前總統查韋斯提出一種理論新高度,叫“21世紀社會主義”。主要宗旨是把一切可以國有化的都國有化。在原油還可以賣出好價格的當時,這種逆潮流而動自尋死路的執政方式,還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惡果。但是在08年至09年石油價格暴跌后,讓委國難以承受的通貨膨脹和財政赤字開始襲來。 正是這個時候,中國和委國簽訂了高鐵合同。 但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即使高鐵排除萬難終于建好,它也跑不起來。我們知道,高鐵皆為電力牽引,耗電量巨大。而委內瑞拉以缺電聞名。09年時,委國就遭受過一次大面積電荒,時至今日,委國缺電缺到什么程度呢?總統馬杜羅呼吁:1、公務員一周上2天班就夠了,省電!2、女性洗頭后,自然風干最漂亮(吹干費電)。 ![]() 客觀一點說,委內瑞拉這個國家,現在全部的經濟活動基本崩潰。民眾腦袋里想的是,我今天提前5個小時出門,去超市排隊,能不能買到玉米粉?高鐵對他們而言,太奢侈,不荒廢是不可能的。 但中國讓這種不可能成為可能2009年,中國中鐵與委內瑞拉國家鐵路局簽訂合同,承建迪阿鐵路(從迪那科至阿那科)。這個項目沒有啟動任何招標程序,無人和中國公司競爭。所以,有不少媒體在報道時,似乎夾帶了點私貨,說中國是“援建”委內瑞拉高鐵。 這么說,官方可不承認。中國中鐵說得清清楚楚,他們是“承建”,并且自詡為“中國高鐵全面走出去的第一案”。既然不是援外,那么這就應該是商業行為。 ![]() 但這件事,真的太不商業了。合同是2009年簽的,可直到現在,委內瑞拉也沒有解決資金來源。一直是中鐵在到處找錢,而中鐵在官網上是這么說的,“(在沒有收到工程款的情況下)兌現承諾,不僅有助于展示中國企業高度負責的良好信譽,還可以擴大影響力。”中鐵克服“環評困難、工會干擾、貨幣貶值、物資匱乏、治安惡劣”等問題,展示著中國企業的國際形象。 行吧,就算中鐵在做慈善,但能撐一時,也撐不住一世。眼看委國經濟越來越差,拖欠的工程款越積越多,連中方人員基地都遭到洗劫,中方徹底放棄這個項目,自是必然。 ![]() 換成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答應給委內瑞拉建高鐵。為什么委國命這么好呢?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出身好。它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去年6月,在委國有180億美元貸款沒有如約償還中國情況下,中國再次借出50億美元給委內瑞拉。這樣看來,一個總造價75億美元的高鐵項目也不是大事? 其二,機遇抓得好。高鐵合同簽訂的2009年,被稱作“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元年”。原鐵道部,針對不同國家成立了十幾個工作小組,很多部門也都發了宏愿。 “走出去”固然好,但商業常識應該置于第一位首先需要肯定,不管是高鐵、動車,還是什么海外投資項目,如果能通過正常的商業模式,參與競爭,順利勝出,這當然是好事。 但畢竟是“走出去”,不是“送出去”,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這種周期長、造價高、投資回報慢的項目,商業邏輯、常識,應該是首要考慮因素。就以委內瑞拉為例,這是一個只能自己和自己玩的國家,凡是和它做生意的,不論是軍火貿易還是基建工程,基本都中招。 和這種國家做生意的風險,并不難判斷。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供的數據,2009年,委內瑞拉主權綜合風險在110個國家中高居第105位,倒數第六。而就在這年,中國和委內瑞拉簽訂了高鐵合同。這顯然是和國際主流判斷大相徑庭的決策。 很多人應該還記得中國高鐵“走出去”另一個失敗的案例,同樣發生在拉美國家——墨西哥。2014年11月,墨西哥官方宣布,中國鐵建拿下了該國的高鐵項目。但僅在3天之后,墨西哥又取消了這一高鐵投標結果。導致很多中國人非常氣憤。 其實,應該慶幸。這個項目是否合適,本身非常存疑。要知道,中國鐵建承擔墨西哥210公里高鐵建設的合同額僅為178億人民幣。可以參照的是,117公里的京津城際高鐵的建設費用是197億元。專家測算,如果墨西哥高鐵項目真的上馬,中國鐵建的虧損至少在百億以上。 很遺憾,這次委內瑞拉的項目,就沒有這么幸運。早期的投入,已經無可挽回。墨西哥和委內瑞拉這兩件事說明,在各種海外投資的項目中,不僅關于風險判斷的國際主流意見沒有起作用,而且明知虧定了也在所不惜。這種決策邏輯,顯然并不來自企業,而是來自國家意志。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認為,很多國家可以“用資源換高鐵”。這個資源是指什么呢?是指大米和石油。可只要稍微想一下,大米和石油,都很便宜,在國際市場上也可輕易通過交易獲得,需要用巨大虧損去換取這種低價值資源嗎? “走出去”要想真正變成“走出去”而不是“送出去”,商業邏輯必須被首要考慮。 1.你認為委內瑞拉高鐵變成廢墟是必然嗎?
2.在海外投資中,你認為企業應該首先考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