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理財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但其金融的本質屬性沒有變。目前市場來看,網絡理財的騙局花樣頻出,但投資者可以從網絡理財詐騙方式等方面識別和防范騙局。下面就由新聯在線小編為你介紹網絡理財騙子慣用的五種騙術。只有知道這些,保持警惕心,才能不上當不被騙,防范于未然。 1.境外詐騙網站“釣大魚” 騙子會在國內各大網絡平臺投放極具誘惑力的廣告,打著“利息高出銀行數倍”,“投資周期短利率高”的旗號,承諾“只賺不賠”。甚至國內很多有影響力的網站均能找到其廣告,不保持警戒心的投資者會容易上當。同時,詐騙網站盜用國際知名金融機構的品牌,也加大了網民對網絡理財詐騙的識別難度。 2.P2P平臺頻現虛假投資標 為了能在短時間內詐騙到大量資金,有平臺在開業前聲稱要連續舉辦數天的優惠活動,打著“高息”、“保本”、“短期標”等旗號發布大量虛假標,等到開業后投資者蜂擁而至,不久平臺很快就無法打開,老板資金到賬后便攜款“跑路”。 3.利用貪婪心理 某些平臺只需要投入少量的錢,數十天內資金翻2-3倍,并且每天發放“收益”。有些人貪小便宜,選擇追加投資,平臺也會按期發放幾天“收益”,等待更大筆的投資追加,如果沒有追加,平臺就會讓其賬戶密碼失效,無法獲取本金。 4.銀行理財產品漏洞被利用 不少工行、招行和農行等用戶紛紛在網上反饋收到短信提示,稱自己的銀行卡在網上購買了某款理財產品被扣除了大筆資金,并告知“如果不是您本人操作,請與我們聯系?!碑斁W友去ATM機查詢時發現,自己的銀行卡余額竟然真的少了短信中告知的相同金額。 5.虛假借款騙術 在互聯網金融借貸平臺,還流行著一種借款詐騙。借款人通過信息販賣者獲取有效身份信息,并以他人的身份在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消費或借款。在一些平臺,不乏員工與借款者內外勾結,過分包裝借款人信息,使得原本無法借款的人也借到款項,變相侵吞公司資產。 以上看來,超高收益超出常規的高收益永遠是騙子們的不二法寶。除此之外,投資者還要警惕熟人傳銷、高返利游戲等金融騙局以及“秒標”、饑餓營銷等非常規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