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騎士》
《青銅騎士》,是普希金創作的一首敘事長詩,也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具有深刻歷史主義的敘事長詩。 別林斯基認為,《青銅騎士》是普希金詩歌的又一座藝術高峰。他感嘆道:“作品的色彩之美,可能是前一代那極力要寫史詩的詩人寧愿盡畢生之力去換取的,……你簡直不知道:是該驚嘆于它的雄渾壯麗呢,還是它的幾乎近于散文的質樸和單純?”
【創作背景】
《青銅騎士》像,座落在俄國圣彼得堡涅瓦河畔,表現的是俄國的締造者彼得大帝的威武雄姿,所以又稱《彼得大帝》像。
彼得大帝,是俄國的政治家、組織家和改革家,是把俄羅斯推向現代世界的一代英雄,是引導俄國強盛起來的一代君主。在學者眼里,他是俄羅斯最有毅力、最有才能、但也是最殘忍的皇帝。18世紀下半葉,俄國女皇葉卡杰琳娜二世決定為俄國的奠基者彼得大帝樹碑。
擔當這一重任的,是法國雕塑家法爾柯納。法爾柯納塑造的彼得大帝青銅雕像,被安放在一塊巨大的、像山峰一樣逐漸上升的、天然的、凹凸不平的花崗巖石上。彼得大帝身披斗篷,騎著矯健的駿馬飛馳而上。突然,駿馬在峭壁的邊緣猛然停步,它躍起上身,騰起前蹄,使穩坐在上面的彼得大帝的身影清晰地映在藍天白云之中,顯示了勇武向前、勢不可擋的凜凜威風。 普希金從小就崇拜彼得大帝。他清楚地記得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的名言:我們要打開瞭望歐洲的窗戶。當詩人再次注視那矗立在涅瓦河岸邊的彼得大帝的青銅雕像時,一種敬畏之感油然而生。歷史的變遷像戲劇一樣一幕幕地閃過他的腦海,而涅瓦河的浪濤聲又把他拉回到現實之中。于是,一個神秘而凄驚的傳說在普希金筆下出現。這就是詩人后期的力作——敘事長詩《青銅騎士》。
【詩歌賞析】 這篇長詩分“序詩”和“正文”兩部分。序詩頌揚了彼得和圣彼得堡城,正文講述涅瓦河泛濫和小公務員的遭遇。它是一首氣勢恢宏的頌詩。
普希金懷著敬仰的心情,以最莊重的詩句,肯定了彼得大帝對俄羅斯國家發展的巨大歷史作用。主人公彼得大帝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詩人對圣彼得堡建城之初的環境描寫,對新城風貌的具體描繪,無一不顯示出歷史的真實。彼得大帝的歷史名言在序詩中具有畫龍點睛的功效,它反映出了歷史的原貌。 詩人成功地塑造了具有雙重性格的彼得大帝的形象。這個君王既有雄才大略,卻也冷面無情。詩人在歷數他的珍貴遺產的同時,絲毫也不掩飾他手中高懸的皮鞭。這正是普希金藝術思維的歷史客觀性。
|
|
來自: hejunwei_yeah > 《方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