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峰(品神魔原創隊員)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一部西游記,千人千種解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此文,我只想說說悟空與唐僧的初次相遇。 唐僧是何種情形下與悟空相遇?初次相遇是何種心態? 且看原著。 唐僧一行三人一馬匹,于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西出長安。到法華寺后,唐僧被一干僧眾崇拜的五體投地,此時的唐僧,自信滿滿。法華寺僧眾,有的說水遠山高,有的說路多虎豹;有的說峻嶺陡崖難度,有的說毒魔惡怪難降。唐僧箝口不言,但羿手指自心,點頭幾度。眾僧們莫解其意,合掌請問曰:法師指心點頭者,何也?唐僧答曰: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這一去,定要到西天,見佛求經,使我們法輪回裝,愿圣主皇圖永固。 眾僧聞得此言,個個稱羨,個個宣揚,都叫一聲“赤膽忠心大闡法師”,夸贊不盡。 然后,唐僧帶二從者,一馬匹,從容西行。 唐僧心理是充滿自豪感的,充滿對未來美好的憧憬的,也可以理解為無知者無畏。 及至遇到寅將軍,二從者被吃,唐僧幾近嚇死。 此時的唐僧,昏昏沉沉,辯不得東西南北。 他不知怎么辦,不知如何辦,不知去哪里,不知是不是還能活下來。 然后,太白來了,揪出唐僧,然后給唐僧留言: 吾乃西天太白星,特來搭救汝生靈。 前行自有神徒住,莫為艱難抱怨經。 取經首難,太白金星為唐僧端上一碗滿滿的雞湯,并說:前行自有神徒助, 猶如曹丞相的望梅止渴。然后,太白金星飄然而去。 唐僧呢?“那長老,戰兢兢心不寧;這馬兒,力怯怯蹄難舉。” 這個時候的唐僧,顯然忘記了自己出發時所說的場面話: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再后來,馬腰軟蹄彎,便屎俱下,伏倒在地,又打不起,牽又牽不動。這個時候的唐僧,萬念俱灰,內心認為已不能活命。 還好,劉伯欽來了,打死老虎,救了唐僧。 相信唐僧見了劉伯欽,猶如抓住了救命稻草。讓劉伯欽一直送到兩界山。 伯欽要走時,唐僧嚇的要死。滾鞍下馬道:千萬敢勞太保再送一程。 這個時候的唐僧,沒了出發時的淡定從容,滿滿的是對前途的無限恐懼。 先生存,再發展。當生命都無法保障時,還談什么信仰? 就在這個時候,悟空出現了。 悟空再不出現,估計這唐長老就要被嚇的神經錯亂,精神分裂了。 悟空第一戰,殺虎取衣。把老虎用如意金箍棒擊殺,取虎皮做衣。長老在馬上問道:悟空,你剛才打虎的鐵棒,如何不見? 及至悟空解釋此棒是天河鎮底神珍珠,隨身變化,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可變作繡花針模樣,收在耳內。此時唐僧的反應是什么? 且看原著:三藏聞言暗喜(原著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唐僧在暗喜什么? 終于得了神徒相助。 還看原著: 三藏聞得此言,愈加放懷無慮,策馬前行。師徒兩個走著路,說著話,不覺得太陽星墜。 一直這樣,多好。師徒二人,走著路,說著話,時間過的慢慢的,不知不覺間,就是一天。 悟空被壓千年,首得自由。 唐僧六神無主,首得神徒。 無爭無吵,各得所需。 可是,時間總是往前走的,事情總是發展的。 當然,團隊也是需要磨合的,彼此是需要適應的。個性,是慢慢呈現的。 戀愛是美好的,但不能一直戀愛不結婚。 無疑,謝杏芳是美麗的,有氣質的,和林丹的開始,確定也是彼此喜歡的。 然而,人生不會一直若只如初見。 有多少枝繁葉茂,就有多少落英繽紛。 任何事,低調一點,冷靜一點。 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品神魔,可觀看更多關于西游記的解讀視頻,觀看全部《品神魔》系列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