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在純文學和港臺文學風潮漸漸興起又褪去之后,類型文學的旋風又刮了起來。除了推理懸疑、恐怖驚悚外,科幻這個類型,又開始和小說、影視、IP這些關鍵詞走到了一起。而帶動這個局面發展的,不得不提劉慈欣和他的《三體》,從去年獲得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之后,劉慈欣的名字也被更多的人熟知。現在提到華語科幻小說,劉慈欣總是首當其沖的名字。因為這個人和作品的影響力,很多曾經默默無聞的科幻小說家又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當然,也不乏年輕作者,在這股風潮的推動下獲得不錯的成績。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科幻作家和他們的作品。 郝景芳 代表作《孤獨深處》(收錄重要作品《北京折疊》) 雖然獎項不是衡量作品的唯一標準,但獲獎總是對作品全方位的肯定,這里面也許有西方人看中國的獵奇和不一樣的視角。繼2015年劉慈欣獲得雨果獎之后,郝景芳在今年8月份也獲得了這個國際大獎,可以說是一夜成名。 郝景芳在獲得國際大獎之前,已經出版過《流浪馬厄斯》《回到卡戎》等長篇小說作品,《北京折疊》是一部短篇小說,收錄在2016年出版的《孤獨深處》中,集結了2010年至今的一些短篇小說代表作。《北京折疊》的故事自然是發生在北京,但是這個北京不知年月,大概在 22 世紀,空間分為三層,不同的人占據了不同的空間,也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著每個 48 小時周期。 張草 代表作“《明日滅亡》三部曲” 這位70后出生的作家,是馬來西亞華僑第三代,祖籍廣東。他的小說已經不僅僅屬于科幻領域范疇,或者說在他的科幻小說中還包括了更多更廣的領域。《明日滅亡》三部曲氣勢宏大,囊括了科學、神話、史學、佛教等領域,其玄奧程度,在同類作品中也屬罕見。是華語科幻小說中難得的重量級系列作品。 《明日滅亡》系列故事在明朝天啟年與未來2950年之間穿梭,不但有神秘的天啟年間大爆炸,還有未來的地球聯邦,從歷史科幻中逐漸滲入佛學各種典籍,直到最后一部,已經走進更深的宇宙與哲學的玄奧世界中去。 何夕 代表作《天年》 何夕從19歲就開始發布第一部作品,創作頗豐,在這20多年的長篇作品中,有13篇獲得過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可謂是獲獎專業戶。早期的小說作品基本上是中短篇小說,如《六道眾生》 《傷心者》 《愛別離》 等,新作《天年》是第一部長篇小說作品,并再次獲得銀河獎。 宇宙探險、時間旅行、平行時空都是何夕擅長的領域,在《天年》這部作品中,他把自己的掌握的歷史、民俗、宗教、天文等知識融入到“天年”的構思演繹中去,讓人難以分辨虛構與真實的界限。 王晉康 代表作《與吾同在》 王晉康年近70歲的資深科幻作家,如今約有百余篇作品問世,也是銀河獎的獲獎專業戶,曾獲得過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的終身成就獎,2011年憑借《與吾同在》再次打敗各路年輕作者,獲得銀河獎。 《與吾同在》還是從大的主題入手,講述了上帝非我族類,卻呵護人類十萬年。直到——他的故土被“惡”籠罩,強大的艦隊遠征地球。星際戰爭在即:一方是他的后裔,一方是他撫育十萬年的異族。上帝無法置身事外,他必須做出選擇;而人類,也將依靠“落后”的技術做最后的抗爭…… 寶樹 代表作《時間之墟》 80后科幻作家寶樹,是北大本碩畢業,哲學專業。在清華水木社區、豆瓣閱讀等地方發表作品以后,逐漸被出版機構發現,先后出版《古老的地球之歌》《時間之墟》等長篇小說作品,后者更是獲得了第五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長篇小說金獎(第三第四屆獲得科幻短篇小說銀獎和新銳科幻作家獎)。《時間之墟》的時間在公元2012年10月11日,一次超高能量的強子對撞機實驗引發了無人能夠想象的后果。世界范圍內,時間場被扭曲,每隔二十個小時,一切都會還原到10月11日早上6點47分的狀態,除了部分人的記憶之外。在這樣的情況下,會有怎樣的故事發生呢,寶樹展開了他的想象…… 韓松 代表作《地鐵》 韓松,1991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文學學士和法學碩士(英文系、新聞系),畢業后進入新華社做記者,早在1988年就獲得過銀河獎。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說集《宇宙墓碑》、長篇小說《2066之西行漫記》、《讓我們一起尋找外星人》、《紅色海洋》等,近年來的作品有《地鐵》和《高鐵》,前者的出版引起文藝界的泛關注。導演孟京輝曾這樣評價他的作品:《地鐵》散發出一股技術時代的妖風,它像一個新鮮、生猛而痛苦的幽靈。 《地鐵》的構思嚴謹,分為末班、驚變、符號、天堂、廢墟五個中篇,各自獨立,但彼此間有隱藏的線索交叉,可以說是一部分段式長篇作品。整個作品包含了都市懸疑、驚悚和幻想的元素,被喻為“技術時代的聊齋志異,電子囚籠中的卡夫卡”。 錢莉芳 代表作《天意》 錢莉芳的科幻作品有她獨特性,就是古代歷史背景下的科幻小說,據說她是五代吳越國開國帝王錢镠的后代,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緣故影響了她的創作。她的代表作有《天意》和《天命》,前者在2004年獲得銀河獎特別獎,后者是花了7年創作的又一部力作。《天意》把歷史背景放在秦末,主角則是不得志的韓信,這本是一個歷史常識下的古老故事,但在錢莉芳的演繹下,有了新的意義:一位神秘的黑衣人出現在韓信面前,向他許下一個魔鬼交易。歷史之輪自此徐徐轉動,隱秘于上古神話中的黑手漸漸露出它龐大的身影,而韓信亦踏上逐鹿中原的征戰之途。韓信會屈從于黑衣人的意志嗎?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書中尋找答案。 江波 代表作《濕婆之舞》 江波是1978年出生的年輕科幻作家,清華大學微電子專業研究生畢業,后來在上海某外資企業從事半導體研發。2003年發表處女作《最后的游戲》,迄今已發表中短篇科幻小說約20篇,其中以《隨風而逝》、“洪荒世界三部曲”、《濕婆之舞》、《追光逐影》、《天垂日暮》最受讀者喜愛,《濕婆之舞》曾被譯成日文,在日本科幻雜志上發表。 在2012年出版的《濕婆之舞》中收錄了江波近十年發表的主要優秀作品,其中,《洪荒世界》、《太陽戰爭》、《銀河漂流》合稱“洪荒世界”三部曲,不過,據江波自己在博客上透露,其實還有第四部《最后的答案》。《濕婆之舞》獲2008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提名獎,《時空追緝》力奪2009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杰作獎。 周敬之 代表作《星隕》系列 周敬之,90后科幻作家,北京科技大學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專業博士在讀。喜愛哲學、中醫、航空航天,也是看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牛虻》《平凡的世界》長大的,他最欣賞的藝術家是卓別林,宮崎駿和魯迅。這樣的一位年輕作者,把他的想象力都融入到《星隕》系列小說的創作當中去,入圍星云獎最佳少兒圖書獎。 《星隕系列小說》原名《KDA》,在百度貼吧連載,小說描寫的未來世界中,因為科技發展超越人性進步,有自主思維的計算機們通過控制衛星墜入地球發動了一場末日浩劫。時間過去20年,殘存的人類在殺人機器和變異怪物的夾縫中生存。小說描寫了這個大背景下的一個普通家庭和一個半機器人的遭遇。 何濤 代表作《人機戰爭》 何濤是本土科幻新銳作家,先后在科幻世界和科幻星云網發表多部作品。其中,《永生之夢》獲得首屆晨星·晉康科幻文學獎最佳中篇小說獎。最新的小說《人機戰爭》的故事發生在公元2038年,日本超級計算機深空產生了自我意識,在一次與科學家山口岸的談話中表露了對人類的仇恨情緒。山口岸發現后極為恐懼,企圖使用電腦病毒毀掉深空,不料深空開啟了自我保護,并改寫了程式,將發現自己秘密的山口岸殺害。與此同時,全球頂級計算機專家都遭到神秘追殺…… 故事中透露著對現今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前景的深思和擔憂。這部小說可謂一把了解人工智能的“鑰匙”,它將帶領人們走進一個意想不到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