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隋文帝原來是月光童子作者:南山寒江獨釣 《大寶積經(jīng)》出現(xiàn)光明會第十一之二: “月光汝當知,我于無量劫,為求是經(jīng)故。修習諸苦行,設(shè)于百千劫,宣說不能盡,汝已住凈信,當于末世時,應(yīng)生正念心,演說是經(jīng)典”
《佛說德護長者經(jīng)卷上》: 釋迦牟尼出生于公元前1027年,悟道于公元前992年,所以正法時期為公元前992年-公元前492年,像法時期為公元前492年-公元508年,從公元508年起為末法時期。又根據(jù)《大寶積經(jīng)》末世后五百年(大約于公元1000年左右)為末法時期無邊慧菩薩出世(金洲大師)是最后為佛傳正法者。所以月光童子必定在公元508年-1000年之間以皇帝的身份出現(xiàn)于時間。查看歷史,唯有隋文帝與之相符合。 隋字從左,從月,從阝,取月居于左邊之意(如藥師佛的左肋侍月光菩薩),阝為城邑國土之意。隋文帝楊堅(541年-604年)漢族,楊堅鮮卑小字為那羅延(金剛不壞),楊堅在位期間,攻滅陳國,統(tǒng)一嚴重分裂數(shù)百年的中國,并成功擊破突厥,極力發(fā)展文化經(jīng)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隋文帝兵征天下,掃平四夷,一統(tǒng)中華,被后人謚以“文帝”。隋文帝極力盛興佛教,對于北周武帝滅佛后佛教的復(fù)興,對佛教發(fā)展的推動,乃至大唐佛教的興盛都產(chǎn)生著巨大的影響。 《隋書高祖本紀》載:隋文帝出生在(今陜西大荔縣)般若尼寺。由一個比丘尼撫養(yǎng),南京攝山棲霞寺就有這一座紀念此比丘尼的舍利塔,文帝在塔銘上說:“菩薩戒佛弟子,大隋皇帝堅”。 隋朝在短短的37年間,修建寺塔5000余所,塑造佛像數(shù)以萬計,重修無計;出家僧尼達 50余萬人。隋代重修和開建的洞窟多達90余個,幾乎是二百多年來莫高窟開鑿總數(shù)的一倍。 隋文帝在開皇十一年(591)下詔曰:“朕位在人王,紹隆三寶,永言至理,弘闡大乘”(《歷代三寶紀》卷十二,《大正藏》卷49,108頁上) 由上可見,隋文帝應(yīng)該就是月光童子出世救護興旺大乘佛法。 從隋文帝是月光童子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判斷出公元508年后為末法時期,也就是說釋迦牟尼出生于公元前1027年,而不是現(xiàn)在大家公認的公元前565年。這對于佛法的研究是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于正法時期應(yīng)該以釋迦牟尼開始傳法算起,而不是從涅槃后算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