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有次他拍一個妹子,妹子抬手把腋窩漏出了,他就看著妹子,說「今天不拍了,我摸一下你的胸部吧」……他發現妹子腋窩下淋巴結腫大,結果早期乳腺癌就這么發現了…… 其實在臨床上超聲對診斷腋窩淋巴結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臨床上常遇到乳腺未見異常而單獨腋窩出現異常淋巴結的情況,其可能的原因 包括:良性反應性淋巴結、結締組織病(最常見為類風濕關節炎)、皮膚感染、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以及隱匿性癌等。超聲評估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的臨床價值已得到證實。
然而,對于無惡性腫瘤基礎、腋窩觸診陰性但超聲發現腋窩異常淋巴結時,如何進行評估和處理目前尚無明確指南。
來自韓國的 Kim 學者和 Park 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以期發現這類腋窩異常淋巴結的聲像圖特征和臨床價值,文章發表在文章發表在 2015 年第 12 期的 J Ultrasound Med 雜志上。
作者對 2003 年 10 月至 2010 年 8 月間進行乳腺及腋窩超聲檢查的資料進行了篩選。腋窩淋巴結異常定義為淋巴門消失或皮質厚度>3 mm。在排除同期患有乳腺癌或其他惡性腫瘤、乳腺炎和腋窩淋巴結觸診陽性的病例后,最終共有 73 例僅超聲表現腋窩淋巴結異常的病例納入研究。
所有入選病例的腋窩淋巴結最終均證實為良性。其中,53 例經手術切除或穿刺活檢證實,其余 20 例經超聲隨訪證實。
所有異常淋巴結平均大小 1.93 cm(0.5~3.9 cm),其數量為單發者 16 例,2 個及以上者 57 例。發生于雙側腋窩者 26 例(35.6%),其余 47 例僅一側腋窩發現。所有 73 名病例中,58 例(79.5%)表現有淋巴門消失,55 例(75.3%)呈圓形。
約 10% 的淋巴結皮質部分呈極低回聲,有 11 例(15.1%)僅表現皮質增厚,62 例表現有多種可疑征象,包括呈圓形、淋巴門消失、皮質呈極低回聲等,其中最常見組合為圓形及淋巴門消失,有 45 例(61.6%)。
41 例患者淋巴結的彩色多普勒檢查發現,未見血流信號者 10 例,血流信號僅位于門部和僅位于門周部者各 4 例,17 例位于門部及門周部,6 例門部、門周部及被膜下均有。具有多種可疑惡性特征的淋巴結聲像圖見圖 1 和圖 2 所示。
 圖 1 63 歲女性患者雙側腋窩多發異常淋巴結聲像圖,經 14 G 穿刺針活檢確診為反應增生性淋巴結:圖 A 和圖 B 分別為右側腋窩Ⅰ區淋巴結二維和彩色多普勒聲像圖,顯示淋巴結皮質偏心性增厚,呈極低回聲(圖 A 箭頭),被膜下(圖 B 箭頭)、門部及門周部均有血流信號;圖 C 為右側腋窩Ⅰ區另一異常淋巴結二維聲像圖,可見淋巴門消失(箭頭);圖 D 為右側腋窩Ⅱ區異常淋巴結二維聲像圖,可見淋巴結呈圓形,其淋巴門消失(箭頭);圖 E 為左側腋窩異常淋巴結二維聲像圖,可見皮質偏心性增厚(箭頭)
 圖 2 43 歲女性雙側腋窩多發異常淋巴結聲像圖,經 14 G 穿刺針活檢確診為反應增生性淋巴結:圖 A 為右側腋窩Ⅰ區異常淋巴結二維聲像圖,可見皮質呈均勻性增厚(箭頭);圖 B 為右側腋窩Ⅰ區另一異常淋巴結聲像圖,可見淋巴結呈圓形,淋巴門消失(箭頭);圖 C-F 為其他異常淋巴結聲像圖,均表現為淋巴門消失或形態呈圓形
作者指出,目前并沒有統一的超聲標準用于區分正常和異常淋巴結。既往有多數研究預測轉移性淋巴結的聲像圖特征,包括彌漫性皮質增厚(>3 mm)、皮質區凸出、偏心性皮質增厚、圓形、淋巴門完全或局部消失、彩色多普勒顯示為非門樣血流信號、淋巴結完全或部分為腫塊侵犯以及淋巴結內微鈣化等。
然而,作者發現,本組研究中的所有入選病例的淋巴結雖然表現有諸多可疑惡性征象,但其均為良性。因此,對于無相關惡性腫瘤基礎且腋窩淋巴結觸診陰性的患者而言,淋巴結的形態、位置、皮質回聲及厚度、淋巴門的消失與否以及血流信號的分布情況,均不能作為確定良惡性淋巴結的標準。針對此類患者,應首先建議進行影像學短期隨訪,而非立即組織學活檢。
編輯:高瑞秋 稿件需原創,一經錄用,根據稿件質量付300~500元稿酬。稿件涉及本學科個領域內進展,如個人綜述、病例總結、臨床感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