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腹脹是多種疾病的的常見癥狀,一般以午后或晚上腹脹難忍。醫家多以脾虛立論,或施以補中益氣湯、或施以四君子湯等,效果一般,甚或無效。《傷寒論》66條“發汗后,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宗其義,效其法,常收到“一劑知,二劑已,三劑收功”之效。
病例:患者袁某,女,74歲。素患便秘證,腹脹、納差。給予溫陽益腎之劑大便通暢。仍有腹脹,以午后、傍晚更甚,須解衣寬帶。查舌淡、苔白滑、脈沉弦。
辨證:脾虛氣滯。
治則:健脾行滯。
處方:厚樸125g,生姜125g,半夏40g,黨參6g,炙甘草12g,3劑,每劑以水15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日3次。服完第一劑,腹脹明顯好轉,服完第二劑,腹脹基本消失。不需寬衣解帶。為鞏固療效,繼續服完第三劑,告愈。
按:已故經方大師胡希恕對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認識深刻,認為其證是脾虛濕滯,總結指出“厚樸半斤姜半斤,一參二草亦須分,半夏半升善除滿,脾虛腹脹此方真”。郝萬山教授當年曾用此方治療脾虛腹脹,但因方中藥物之間量的比例與經方不一樣,不僅未能獲效,腹脹反而加重。經胡希恕指點,效如桴鼓。由此可見,經方的嚴謹不僅表現在藥物之間的比例,更重要的是藥物用量必須是符合漢代度量衡的要求。否則很難達到“一劑知、二劑已”的效果。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厚樸15克(炙,去皮) ,生姜15克(切)
,半夏6克(洗) ,(炙)甘草6克,人參3克(或黨參3克)【方歌】厚樸半斤姜半斤,一參二草也須分,
半夏半升善除滿,脾虛腹脹此方真。
【用法】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主治】發汗后,腹脹滿者。
有兩種情況腹脹滿:
一是虛脹特征為腹滿時減、喜溫喜按,得溫得按則減輕,治用理中湯類溫中散寒。
二是實脹特征為"腹滿不減,減不足言","按之痛",治用承氣湯類通瀉里實。
三是厚樸(pò)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證證屬虛中夾實,腹脹滿一般多表現為上午輕,下午重,傍晚尤重,但脹滿發作的時候不喜溫按。
在病機上以脾氣虛弱為本,痰濕阻滯、氣機不利為標,屬虛實夾雜。厚樸苦溫,行氣燥濕、寬中消滿;生姜、半夏辛溫,行氣散結、化痰導滯。
人參、甘草甘溫,補益脾氣而助運化。諸藥配合,補而不壅,消而不損,為消補兼施之劑。但本證腹脹滿,是以有形痰濕阻結,氣機壅滯為主,因此燥濕化痰行氣消滿之藥的用量大,而補脾益氣之藥的用量小,可以稱作補三消七之法。
筆者早年曾治一腹脹滿的病人,每至傍晚則腹脹如鼓,因慮其有貧血病史,用本方治療,補氣藥量大而燥濕化痰行氣藥量小,三劑后腹脹滿反而加重。后調整原方劑量比例,則獲得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