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回復「設計說」 日站君會為您推送一條設計物語 365天,365句經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 From: AssBook設計食堂 (ID :AssBookGroup) 不靠情懷謀生的城市書店 反潮流下的商業策劃與設計價值 你愿意為情懷買單, 現實卻不愿意。 在互聯網大潮沖擊下死去的, 就包括了實體書店。 大量實體書店倒閉,最后淪落到“按斤賣書” 在日本東京, 卻有家定位在五六十歲人的書店。 它從11年開業到現在日均人流量破萬, 周末高峰期可達三萬。 每月銷售額破億日元(人民幣600萬), 還創下了銷售額連年翻倍的記錄。 以Tsutaya Books為核心的代官山T-SITE 它就是非常有名的 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 它被媒體評為全球20佳書店, 也有人說它是日本的“誠品”, 就連北野武也經常光顧這里。 這家書店究竟靠什么風光地活下來了? 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是日本實體書店的領軍 不賣情懷的書店老板 ▼ 書店的創始人叫增田宗昭。 他最早想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 但那時三宅一生、高田賢三已經成名, 他自認為無法成為超越他們, 于是轉行從事商業空間策劃。 Tsutaya的創始人增田宗昭 他在1983年成立了蔦屋書店。 后來他又意識到年輕人三大娛樂是: 讀書、音樂、電影, 于是他在1985年成立了CCC公司。 (CCC是英文Culture Convenience Club的縮寫) 他將書店和影音店結合起來, 讓業內人士摸不著頭腦。 后來隨著DVD租借的興起, 增田宗昭將業務重心放到了影音服務上, 成為了日本第一大影音租借連鎖品牌。 大部分人認識Tsutaya,就是從影音租借開始的。 然而在二十多年后, 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 年輕人選擇在網上租借DVD, 網上購書、電子書也成了潮流。 Tsutaya的業務發展遇到了瓶頸。 Amazon的出現對于文化行業是一次顛覆。 反潮流的蔦屋書店 ▼ 轉機發生在2011年。 增田宗昭回購了一部分公司股份, 將公司的裁決權拿回手中, 并對Tsutaya的業務進行了大調整。 增田宗昭在討論店鋪 他策劃了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 重新將紙質閱讀作為業務核心。 他把客群定位在財力豐厚、 熱愛紙質閱讀的50后60后身上, 這群人也正是Tsutaya Books早期的顧客。 蔦屋書店的廣告也是主張讓人們享受閱讀的快樂。 為了建造一棟氣質優雅的書店, 增田宗昭從全球60多個方案中, 選中了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 事務所。 于是我們最終看到了一棟 低調、美麗、有內涵的書店。 T-SITE代官山店 蔦屋書店由3棟兩層建筑組成, 分為1、2、3號樓, 樓和樓之間有空中連廊連接。 一層主要是書店, 二層有音樂、電影內容。 T-site代官山店平面流線圖 連廊加強了功能的聯系,也創造了情趣 優美的景色也引入建筑中 建筑形象簡潔不夸張, 以灰白色彩搭配玻璃幕墻為主。 Klein Dytham 截取了Tsutaya 首字母, 通過排列組合創造出編織紋效果。 圍繞“T”為靈感創造的外表皮 室內設計也沉穩、簡單, 沒有使用不相稱的奇奇怪怪的家具, 而是回到最舒服的狀態, 就像在家里可以隨手拿起自己的書。 室內設置了許多座椅、沙發,讓讀者可以坐下來慢慢選書。
回歸初心的視覺設計 ▼ 在很長一段時間, Tsutaya 是以DVD租借為主, 同時為了顯得洋氣, 強調以英文形象出現在大眾。 Tsutaya 是日本最大的DVD租借品牌,約有1400家。 但這一次, 整個品牌有意強化了“蔦屋”的漢字形象, 英文Tsutaya Books作為次級標識出現。 這宣告了書店業務的回歸, 也是一張拾起老顧客回憶的情感牌。 為了創造出優雅的氛圍, Tsutaya Books邀請原研哉負責整體視覺。 原研哉作為行業大牛, 也長期擔任MUJI的藝術總監。 優雅不失格調正是蔦屋書店的氣質。 于是從來到外, 你能看到外表簡單, 卻武裝到每一寸細節的設計作品。 圖書的分類板制作成穿孔薄片, 同時印有大號文字, 顯得輕盈又醒目。 建筑、室內、平面設計的整體感非常強。 原研哉利用最簡單的圓點, 通過漸變黑白色完成一系列視覺設計。 當你自豪地拎著識別度很高的購物袋, 也無意中成了一塊行走的廣告牌。 這幾年日本品牌能席卷亞洲,與一批成熟的日本設計師密不可分。 專業化的貼心服務 ▼ 為了迎合中老年人的習慣, 書店從早上7點開到凌晨2點, 而且提供早點咖啡服務。 有人曾做過調查過, 許多老人將蔦屋書店作為一天的開始。 因為綠樹環繞,蔦屋書店也被很多人叫做“森林書店”。 與快速選擇書刊的青年人不同, 成熟的中老年更喜歡品味。 這里配備了在專業上很有造詣的店員。 這里有游歷100多個國家的旅行家, 也有寫過十幾本食譜的美食家…… 他們能給顧客提供最恰當的閱讀指導。 “專家級”購物指導是其它書店不具備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 這些店員并不是以座談形式出現, 而是作為長期店員服務顧客。 書店按興趣分成6大類, 包含人文、文學、藝術、 建筑、美食、音樂。 書刊不按語言區分, 除書籍以外的其它東西也會關聯布置。 豐富的影音資源也是優勢之一。 比如藝術區周圍就有細膩的手繪實物。 書店曾花3年收集某雜志的所有期刊。 現在蔦屋書店收藏了大量雜志: 1300多種日本雜志, 1000多種海外雜志, 而且可以隨意閱讀。 產品升級的T-SITE ▼ 這家母體店開業后就引起了轟動, 并且成了“蔦屋書店”連鎖模式的成功開始。 代官山店也不局限在書刊本身, 所以被大家統稱為“T-SITE”。 其它分店也是以它為模板進行復制。 15年東京還誕生了“蔦屋家電”, 似乎越來越有像MUJI靠攏的趨勢, 就連蘋果店也特別定制。 蔦屋書店 按照他的說法, CCC公司一直是個生活提案公司…… 增田宗昭又在京都、北海道、大阪等地開設分店, 并將“Life Style”的理念一點點注入進去。 每家店各有不同, 卻都滿足了商業上的考量。 Tsutaya Books京都店 它開在平安神宮旁邊, 用舊京都會館來改造, 不少到平安神宮參拜的游人都會順道看看。 Tsutaya Books北海道店 有意排除了游客群體, 選在了離市區車行30分鐘的郊區。 日本神奈川湘南“T-SITE” 湘南T-SITE是 集美食、圖書、電影、音樂等Life Style 融合在一起的復合式店鋪。 大阪枚方“T-SITE” 今年5月, 蔦屋書店回到了發源地大阪。 它將蔦屋書店作為核心, 圍繞它布置了餐飲、家居、電器內容, 成為了新型小百貨。 預計在2017年4月份, 東京銀座又會開設新店。 這個原本看起來日漸衰落的行業, 再次煥發了新生。 未來會不會有更多小型復合型商業? 從目前來看, 蔦屋書店是成功的。 它不僅成了書店行業的榜樣, 也給慘淡經營的百貨業提供了參考。 更加細分和精準的人群, 更加專業化的體驗服務, 它不靠情懷求生, 同樣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 神奈川“T-SITE”室內 除了傳統書店, 從你生活中逐漸消失的, 是不是還有曾經流行的音像店? 留言參與今天的話題討論 “你人生中買到的第一張CD” 留言前3名的讀者可免費獲得 鹿先森上海音樂會門票 2016年12月2日(周五) 上海淺水灣文化藝術中心2層Q.House 他們的新專輯也發布了 《所有的酒,都不如你》 樂迷們記得用行動來支持他們 曲目介紹:01 失眠;02 春風十里;03 愿長夜里有人陪你說話;04 Time;05 風云日記;06 你喜歡海卻不喜歡山;07我們擁抱親吻相愛的人;08很久以前;09 晚安 -END- 日站君推薦這位有靈魂的girl ▼ 日站君私人微信 japandesign2050 你造嗎 搭訕日站君 比看片兒還有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