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情感解析】 在社會道德的規范下,性欲總是以愛的名義來要求。“愛情是詩化的性欲”,這句話非常精辟地揭示愛情與性的關系。不過,對愛的渴望,不僅來源于性的欲望,還有與人建立關系的愿望。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性的意義從來不僅是生理的,更大程度上是心理的。弗洛姆認為,性是建立一種親密關系的愿望和手段。維克多·弗蘭克也認為:“人的性欲不止是純粹的性欲,它在人的層面上說,是性欲轉化關系,人格化關系的工具。” 家庭與性和諧情感觀 男人需要親密感的時候,往往用好色來掩飾,通過性來表現。女人卻在性方面顯得較為含蓄和羞怯,在女性溫柔慈愛的背后,也許掩飾著對性欲的渴望。 性問題必須在人際關系中才能夠得到更清晰的理解。性關系是一種最原始,也最直接的關系。在兩性之間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起到核心作用。性的和諧可以拉近兩性的心理距離,增加親密感,性的沖突也可以疏遠兩性的心理距離,激發怨恨感。 一段生活中某個家庭的故事:“從我懷孕開始到現在我和他之間的性,就消失了,沒有了。我起初只是認為這是初為人父的壓力、隨之而來的經濟負擔、照顧孩子的責任等造成他沒有與我親近的心思吧。當然初為人母的我其實剛開始也并沒有性的欲求,只是渴望能在彼此的擁抱中消除對我帶寶寶時的煩躁與恐懼。月子過去了,三個月過去了,產假結束我重返崗位,轉眼孩子已經1歲多了,我們之間再也沒有了親密的身體接觸!我現在三十多歲,所謂”正當年“,對于男人的愛,我是有渴望的,當然也是有要求的。我因此跟他吵過,懷疑他出軌,怨恨他背棄我……” 家庭與性和諧的社會觀 現代社會,因為性問題而導致離婚的比例越來越高。或者從另一角度說,能夠坦率地承認因性問題導致離婚的人越來越多。 由于文明的提高,人們能夠正視愛情和婚姻中的性問題,并著力改善其中的性行為,追求“性福”。然而,由于人們對性的重視,也更容易導致對性的不滿。現代社會對婚姻內的性行為感到不滿的比例比人們一般預想的要高。 性不應該成為愛情或婚姻的一個禁忌。很多情侶和夫妻,不習慣于談論性問題,性生活只是順其自然,或只是一種默契。他們仍然覺得談論自己的性欲望、性要求和性感受,是羞恥的,難堪的。因為不表達和不溝通,互相并不知道對方的性要求和性感受,包括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要求和感受被忽視。因此,性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發現和處理,持續地發揮著負面的作用。 家庭與性和諧傳統觀 傳統文化要求男人表現出力量來,英雄有淚不輕彈,而對男人的性從來是寬容的,性是男人征服和力量的表現,是繁衍的需要。所以,男人有一種用性的需求來掩蓋情感需求的心理傾向。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男人擁有很多的性伴侶,風流成性,其實內心有對情感的巨大渴望,他有脆弱的一面,卻又要故作堅強。女人、性,不過是對空虛感情的慰藉。 相反,傳統文化要求女人應該是溫柔的,多情善感,多思幽怨,同時女人應該是貞潔的,她不能表露自己的欲望,特別是性的欲望。在過去的社會,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對女人的性都是壓抑的,對女人的貞操都是嚴密控制的。所以女人性的需求被隱藏了,代之而起的是女人對情感的需求。因此,女人有一種用情感需求來掩蓋性需要的傾向。很多女人,不斷地追求新的情感,而這背后存在著沒有得到滿足的性欲。 透過現象看本質,男女在情感方面的差異比我們原來想像的要小得多。男女都是既需要情的,也需要性的,男女都希望情與性的圓滿交融。 所以說,沒有性的婚姻,也就是通常所謂“無性婚姻”,無論出于何種理由,都是不幸的婚姻。 |
|
來自: 昵稱36040670 > 《情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