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系在新三板又有了新動作。 2016年11月25日,思普潤向南京南鋼鋼鐵聯合有限公司、上海復星惟實一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以及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唐斌發行5476萬股股票,共計募資1.99億元。 收購完成后,南京鋼聯、惟實一期和唐斌合計持有44.25%的股份,成為思普潤的第一大股東。這是復星系第一次在新三板并購環保類企業,而思普潤也將成為復星系第5家控股的掛牌公司。 新三板在線統計,截至2016年12月2日,5家由復星系控股的新三板公司分別是鋼銀電商、鋼寶股份、復娛文化、思普潤和策源股份。此外,其還先后參股投資其它21家掛牌公司,也就是說,截至目前,復星系前后已經布局了26家新三板公司。 無獨有偶,就在11月25日,另一家新三板公司麗都整形公告,上海復星惟實一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上海復星創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濤共出資8200萬元認購其1229.39萬股股份,合計持股比為20.49%,成為其第三大股東。 新三板成復星系投資“狩獵場” 回顧起來,復娛文化是復星系首次試探新三板市場的樣本。2014年12月8日,這家當時還名為“激動網”的視頻公司掛牌新三板。掛牌才三個月,該公司就因為2014年凈資產是-2741.06萬元,淪為“ST激動”。 不過,隨著復星文化產業集團總裁潘東輝任職董事長,復星開始“包裝”這家虧損公司。2015年8月27日,該公司更名為“復娛文化”。 以復娛文化截至2016年12月2日停牌前收盤價6.1元/股估算,這家今年上半年還虧損642.52萬元的公司總市值已經漲到了9.4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郭廣昌通過激動集團、上海復行信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湖南廣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興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麥格卓怡信息等公司持復娛文化69.77%的股份。 有了復娛文化的成功,郭廣昌其它資產也相繼登陸新三板實現資本變現。2015年9月9日,策源股份掛牌新三板。郭廣昌通過旗下浙江復星商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和復星高科技等控股其78.67%股份。 緊接著,鋼寶股份和鋼銀電商于2015年12月14日、12月21日相繼掛牌新三板,郭廣昌分別通過主板上市公司南鋼股份、鋼聯電商控股這兩家公司,持股比例分別是83.71%、55.42%。 需要注意的是,與復娛文化不同,策源股份、鋼銀電商和鋼寶股份這三家公司算是復星系旗下已經進入穩定發展期的中型公司。除了仍無交易的鋼寶股份外,以截至2016年12月2日最新收盤價估算,策源股份、鋼銀電商的市值分別為8.94億元、31.91億元。 如此,待思普潤完成收購后,復星系將控股5家新三板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復星系新三板公司掛牌后,均迅速展開融資計劃。鋼銀電商以6.47億元融資額居首,復娛文化以3.24億元的募資額次之,隨后是融資1.65億元的策源股份,而鋼寶股份和思普潤也分別融資946.5萬元、1850萬元。統計下來,截至2016年12月2日,復星系相關掛牌公司在新三板上共融資11.63億元。 有意思的是,除了直接增資入股外,復星系還給旗下書刊發行業務找到了資本平臺。2016年1月13日,主營機場、高鐵品牌連鎖書店的匯智光華突然宣布,其將收購復行信息及復星書刊董事長秦立德、總經理陳剛和副總經理於群所持上海復星書刊發行產業有限公司100%股權,涉及收購額11569.99萬元。 據此,復星系合計持匯智光華31.73%股份,而匯智光華此前第一大股東胡圣云持股比才19.42%。該公司指出,至今公司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這就意味著,一共持股31.73%的復星系將在這家新三板公司擁有重要話語權。 當然,更多情況下,復星在新三板上以投資為要義。新三板在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12月1日,除了前述控股或掌握重大話語權的6家公司外,復星系已經通過旗下復星高科技集團、廣信科技等平臺先后參投了21家新三板掛牌公司,其中包括指南針和永裕竹業這兩個已退出項目。 指南針,是復星系最早投資的新三板掛牌公司。2008年1月,復星高科技向其投資3000萬元,認購其600萬股。遺憾的是,一年后(2009年5月),其便以原價將所持股份轉讓給另外一家投資機構。最終錯失了這一家將要登陸創業板的標的。據了解,2016年6月指南針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申請獲中國證監會受理。 對于彼時的復星而言,新三板或許只是其投資退出的渠道之一而已。隨著新三板市場的發展與壯大,復星在新三板市場的投資策略發生了變化,復星近來尤其是2015年以來已經將新三板作為資本變現、戰略投資甚至并購的“狩獵場”。 比如,與永裕竹業同樣在2010年投資的早期項目望湘園、亨達股份掛牌新三板后,復星就一直持有相關股份。 復星系新三板投資浮盈4.22億元 有望湘園和亨達股份的案例,復星其它早期參投項目也陸續登陸新三板。2011年,上海復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了豐收日和利隆媒體,分別是持股19%、18.89%的排名第3和第2大股東。2015年9月,提供移動路演營銷整體解決方案的利隆媒體率先掛牌新三板;2016年4月11日,餐飲公司豐收日姍姍來遲。 2012年,上海復星創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向海鑫科金、草原宏寶、成信股份投資3167.48萬元、2938.82萬元、3900萬元,保持第5、2、3大股東排名。其中除了海鑫科金早在2007年掛牌新三板外,草原宏寶、成信股份在2016年2月相繼掛牌新三板。 2013年,復星通過旗下復星創富、上海鋼銀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和亞東北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相繼投資了天安科技、高達軟件、夢之城、和創科技。這三家公司相繼2015年11月、12月及2016年5月登陸新三板。 2015年,隨著投資的項目陸續掛牌新三板,復星對這個市場越來越重視,通過定增方式參股投資樂享方登、合全藥業。其中,2015年5月,復行信息出資3600萬元認購樂享方登1002.40萬股股份,成為其持股11.21%的第三大股東;10月,復星醫藥F10個股資料旗下復星平耀認購合全藥業價值800.98萬元股份。 與此同時,擬掛牌新三板公司也成為復星關注的投資標的。2015年6月,復星創泓認購金剛文化133.33萬股成其持股7.92%的第三大股東,這家旅游科技體驗設備公司在2016年4月19日掛牌新三板。同年8月,復星惟實向玄武科技增資4890.54萬元,后者于2015年12月17日登陸新三板。 2016年,復星系對新三板的投資進一步升級,除了積極參與掛牌公司定增外,更是首次開啟新三板并購嘗試。還未完成收購的思普潤是復星第一個新三板并購案例,而匯智光華則是其為旗下資產尋找資本平臺的新嘗試。此外,除了對麗都整形戰略投資外,郭廣昌控股上市公司南鋼股份在今年4月、11月兩次參與天工股份定增,共投資9300萬元認購7500萬股股份。 至此,以復星系所投資的相關新三板股票截至2016年12月2日最新收盤股價來估算,排除2只已退出股票、5只控股股票及尚未進行交易6只股票外,其余13只有交易動作的新三板股票給復星帶來4.22億元的賬面浮盈,其中9只股票顯示浮盈、4只浮虧。 當中,利隆媒體是復星所投資的新三板股票中最賺錢的。截至2016年12月2日,利隆媒體的收盤價是每股5.26元,復星產業所持5000萬股賬面價值2.63億元,這比其此前投資的6200萬元浮盈了2.01億元。 新三板布局以產業為導向 掃描復星投資新三板的整體圖譜可知,郭廣昌旗下的兩大主體公司廣信科技和復星高科技均有所參與。而了解復星的人士或許記得,廣信科技是郭廣昌成立于1992年的發家公司;而復星高科技成立于1994年。如今郭廣昌通過廣信科技和復星高科技控制整個復星集團。 目前,復星對新三板的投資同樣依靠這兩大運營平臺。具體盤點下來,廣信科技控股或投資鋼銀電商等3家新三板公司。復星高科技通過復星商業、復星醫藥、復星產業和南鋼鋼聯等控股或持有策源股份等20家新三板公司。此外,廣信科技和復星高科技共同投資的復行信息控股或投資了復娛文化等3家掛牌公司。 從投資策略上看,郭廣昌延續此前投資方式,以產業整合為目標取向,由上而下主動選擇產業運用金融手段來進入。在投資行業方面,其仍然主要聚焦于互聯網和基于消費升級的快樂產業(旅游和娛樂)、大健康和資產管理。 具體看來,包括控股公司在內,復星布局的26家新三板公司覆蓋了文化傳媒、信息技術、餐飲、旅游、生態環保、房地產中介、互聯網鋼鐵交易平臺、農副食品加工、建筑、醫藥生物和有色技術冶煉等不同行業。 其中,信息技術類公司最受復星青睞,鋼銀電商、高達軟件等6家公司均屬此類。此外,眾所周知,復星創始人中,梁信軍、汪群斌和范偉都是復旦遺傳學專業出身,復星對于合全藥業、麗都整形這兩家醫藥生物公司的關注也可以理解。而對望湘園、豐收日這樣的餐飲公司,及復娛文化、夢之城等文化公司的重視,更是其娛樂產業發展的關鍵。 除了行業外,復星布局的26家新三板公司中,有10家屬于創新層,這里面包含策源股份、鋼銀電商兩家復星系直系子嗣。從業績方面來看,復星所關注的新三板公司中20家盈利,其中合全藥業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億元。 但也不乏虧損案例。比如還在轉型擴張的復娛文化,2016年上半年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642.52萬元。另有創新層公司海鑫科金、和創科技,今年前6月也分別虧損8524.12萬元、5470.97萬元。 換個角度,從成長性方面來講,26家復星系投資的新三板公司中,與2015年上半年相比,僅望湘園等3家公司的營業收入有所下滑,其余23家都保持增長趨勢。其中和創科技營收同比漲了1.99倍,搞建筑的成信股份則下滑29.18個百分點。 而在凈利潤方面,2016年1-6月,復星投資的16家公司呈上漲表現,但10家公司該數值卻同比下跌。其中,樂享方登歸母凈利同比跌幅1.55倍,而高達軟件則漲了7.28倍至542.53萬元。
|
|
來自: donghailongwag > 《復星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