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玉米上市,價格一直不高,低價格使農民對于種植玉米的積極性不高,且造成深深地擔憂,許多農民表示困惑的是“種植成本不斷提高,明年種植什么能賺錢?還能再種植玉米嗎?” 玉米現狀普遍收益低,銷售基本上不賺錢,通過走訪了幾家玉米種植戶,大家的心聲普遍存在于這幾個方面: 第一方面(品種) 品種是種植玉米的第一步,選擇好的品種至關重要。 好品種的標準:1、高產,2、棒大籽粒深,3、抗病性好,4、抗倒性好,5、結實性好,耐高溫,6、抗旱性好 第二方面(種子的價格) 是不是好種子大家都可以分辨出來,每年的種子價格大家都牽動著大家的心,選到產量高的種子尤為重要。 第三方面(國家政策) 國家政策方面農民最關心的是,“玉米現在到底該咋種,價格能不能上去,這是現在最關心的問題,不然農民種玉米的積極性都被打消了。”對于農民來說僅憑自己的經驗是很難把握市場的,往往產生賣難現象頻出,因為農民不了解市場真正需要什么,也沒有能力去分析市場需求。 1、推進玉米種植結構性改革 玉米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即減少普通玉米,增加青貯玉米和特色玉米的種植面積,是玉米種植的一條出路。 據了解,在玉米的消費結構中,普通玉米占大多數,我們需要引導農民調減普通玉米種植面積,推動由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推動玉米等作物改糧用為飼用,在適宜地區改種糧食作物為種經濟作物,改種養分離為種養結合、循環發展,逐步壓減籽粒玉米,用于發展青貯玉米和大豆、谷子、花生等作物。 2、提高產量才是硬道理 對種植普通玉米來說,出路在于推廣高產優質品種,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讓農民種玉米賺錢。同時,加快培育推廣能直接收玉米粒的品種,讓農民像收小麥一樣收獲玉米籽粒,實現玉米種植收貯的全程機械化,也能進一步節省勞力,降低玉米生產成本。加快土地流轉,推動適度規模化種植,通過大幅度降低玉米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讓農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種玉米能賺錢,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3、采用 一增四改”模式 一增四改即合理增加種植密度,改種耐密型品種、改勻壟種植為大小壟種植、改粗放用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機械化作業。該項技術是農業部玉米專家指導組在調查分析我國玉米生產現狀和國際玉米增產基本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近年玉米最新科研成果集成的綜合玉米增產技術體系,近年來增產效果顯著。 一增--增密度 合理增加種植密度即根據品種特性和自然生產條件以及產量目標,因地制宜將現有生產上偏低的種植密度普遍增加。 國內外科研和生產實踐均表明:合理增加種植密度是提高玉米單產的主要抓手。玉米畝產量的構成是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在單株產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畝穗數越多,產量越高。 玉米是單稈作物,不像小麥、水稻那樣可以分蘗,一般每株玉米只能收獲1個果穗。因此,在影響玉米產量構成的要素中,密度最易受人為栽培措施所影響,只有在播種、定苗等環節中合理操作,就能達到所要求的密度,而穗粒數和千粒重則受到許多綜合因素的影響。因此增加種植密度是提高玉米產量的抓手。根據我區玉米品種特性和生產條件,一般大田種植密度增加500~1000株/畝,耐密緊湊型品種留苗4000~4500株/畝,平展型品種留苗3500株/畝左右。如果每畝增加500株左右,通過增施肥料以及其它配套栽培技術措施,每畝可以提高玉米產量50公斤左右。 四改--① 改種耐密性高產品種 耐密型品種不完全等同于緊湊型品種,耐密型品種是緊湊型玉米品種的進一步發展。耐密型品種首先要具有適宜密植的形態特征,即具備株型緊湊、葉片上沖、小雄穗、堅莖稈、開葉距、低穗位和發達根系等形態特征,還能密植(5000株/畝)而不倒,果穗全、勻、飽,無空桿,還要具有較強的抗倒伏能力、耐陰雨霧照能力、高密度適應范圍和較強的施肥響應能力。種子選用及處理。種前應對種子進行篩選,剔除殘粒和病粒,經篩選的種子應籽粒飽滿、均勻一致。精選后的種子應進行包衣,以增強種子活力,防止病蟲損害。確保種子純度≥98%,發芽率≥85%,凈度≥98%,含水量≤13%。 四改--②改勻壟種植為大小壟種植。 通過大小壟種植和合理密植,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作物生長的邊際效應,使玉米單株與群體協調發展,同時便于田間管理,有利于機械化作業,減少粗縮病等病蟲害的發生,可以大幅度提高密度、單位面積穗數和產量。改勻壟種植為大小壟種植時,一般大行距為70~80厘米,小行距為30~40厘米,播種深度為3~5厘米,可適當延遲玉米收獲的時間。 四改--③ 改粗放用肥為配方施肥。 目前我國化肥利用率水平較低,主要原因是沒有按照作物需要合理地搭配肥料種類、比例、數量、時間等;采用地表撒肥等不合理的施肥方法,引起大量的揮發和流失,肥效不高。改配方施肥一是 要按照作物需要和目標產量,科學合理地搭配肥料種類和比例;二是 要把握好施肥時期,提高肥料利用率;三 是 在需肥關鍵時期集中開溝深施,科學管理;四是水肥耦合,以肥調水。 四改--④ 改半機械化種植為全機械化作業。 推廣玉米機械化作業,即耕地、播種、施肥、中耕、除草、收獲等各個農事環節實施機械化作業。通過機械播種可以提高播種質量、加快播種進度、增加適期播種比例和出苗均勻度,實現一次播種保全苗,保證苗全、苗齊、苗壯。通過機械收獲可以進一步規范和優化玉米行距,并對玉米品種的抗倒性、整齊度和適期成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大大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簡化作業環節,提高作業效率,節約生產成本,提高投入產出比。而且提高秸稈還田,培肥地力,避免焚燒秸稈污染環境。 關于玉米種植我們今天就說到這,明年種植什么?還要農民緊隨國家政策而定,因為市場是瞬息萬變的,光靠技術難以達到理想的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