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實用帖,肝臟診斷更方便! 作者:陳娟 來源:醫學界影像與介入頻道 Couinaud 1900年提出肝臟的段解剖系統,以肝靜脈及門靜脈系統分為8段:將肝臟分為8段,按照順時針方向計數。 肝靜脈將肝臟分葉(肝左外葉、肝左內葉、肝右前葉、肝右后葉),門靜脈將肝臟分段。 許多診斷僅提示肝左葉、肝右葉就足夠了。然而,當發現肝臟局灶性病變時,尤其是有惡性病變可能時,則需要明確病變所在的肝段,這有利于同其他影像學資料進行比較,而且對制定外科手術方案具有重要價值。 由于超聲是動態成像,加上掃描切面的變化,使得分段較CT或MRI困難。 以下為肝臟基本切面所顯示的肝段。 1、肝-右腎矢狀切面顯示右肝、右腎和結腸的關系。此切面示肝臟右后葉上段和下段。 2、肝-膽囊矢狀切面示肝右前葉上段和肝右前葉下段,中央可見門靜脈右支。 3、經腹主動脈矢狀切面以腹主動脈的粗管狀結構為特征,顯示肝左外葉上段和肝左外葉下段。此外還可見門靜脈左支橫斷面及其后方的尾狀葉。 4、經下腔靜脈矢狀切面最大特點是肝臟后面可見到下腔靜脈,肝后方以尾狀葉與下腔靜脈接壤,前方為肝左內側葉。 5、右肋緣下斜切可顯示肝靜脈匯入下腔靜脈處,即第二肝門。此切面可顯示肝靜脈左、中、右三支,將肝臟分為肝左內葉,肝左外葉,肝右前葉,肝右后葉。 6、右肋緣下斜切也可顯示門靜脈主干(第一肝門)及其左右分支,門靜脈左支經過橫部、矢狀部到達囊部。門靜脈矢狀部走行在肝左葉間裂中,將肝臟分為左內葉、左外葉;橫部走行于肝尾葉和肝左內葉之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