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一進校門課代表過來告狀:“老師昨晚語文作業沒完成的有8人是……數學作業沒完成有10人……英語作業沒完成有……”“行,老師知道了!”我用無奈的語氣說道。早讀我進了班級,“誰昨晚沒有完成作業?起立!”一下辦理有3分之1的學生占了起來。“你們為什么不寫作業?昨天你們的承諾怎么今天就沒有兌現?你對得起父母和老師嗎?……”生低頭無言以對。上課鈴響了,“你們先坐下!今天中午必須補起!現在開始上課!”為了不耽誤課程只能帶著這滿腔的怨恨與不滿情緒開始上課! 課間十分鐘,“老師,XX和ZZ在教室打起來了”“快把他倆叫來辦公室!”“你們為什么打架?……”“他先把我的書掉到地上……”……“以后還打架嗎?”生搖搖頭,“去吧!”。但是打架的事從來沒有停止過。 下午活動時間,“老師,咱們班的衛生區沒有掃完,被值日生記扣分了!”“今天是誰值日?”“是第四小組,他們在掃地時候邊掃邊用掃帚打架,打鈴了也沒掃完……”“把小組長叫來……”…… 自習時間,全校老師開會,安排同學寫作業。辦公室在一樓,教室在二樓,開會中,只聽得“叫聲、喊聲、說笑聲生生入耳,課桌、板凳、鉛筆盒,響聲不斷”會還沒有開完我忍不住離開走進教室。這時,教室已吵得不可開交,有的同學在扔粉筆,把可憐的粉筆踩成粉碎。而有幾個同學吃起零食。“老師你剛走他們就叫起來了,吵得我們沒法做作業。我扯開喉嚨喊:‘安靜!’但一點兒效果都沒有……”班長無奈地說。我也有些無奈了…… [分析] 一方面,目前社會上大多家庭為獨生子女。四位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孩子們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家長們寵愛著,孩子們依賴著,他們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差,生活自理困難,獨立自主意識較弱,對外界事物的判斷力不強,而“野性”十足。又受到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消極影響,自律能力弱,抗挫折能力差。另一方面,學校領導和班主任一心一意抓學習,在班級管理中采取簡單、強制的辦法,只要求學生服從教師指揮,沒有任何有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與管理空間,老師的主動替代了學生的主動,使“英雄無用武之地”。直接導致學生在自我管理方面的主體性素質得不到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真正的教育”是促進學生自我教育的教育。因此,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采取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形成“管是為了不管”的良好風氣,引導學生自覺進行自我指導、自我管理呢已迫在眉睫。 [對策] 1、好習慣從小培養 從學生升入一年級起教師就有意識地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學習。 “同學們,今天衛生大掃除,掃地,擦抹,擺放,掃衛生區……這么多的任務咱們怎樣又快又好地完成。誰有好主意呢?” “同學們,看咱們的教室真亂啊!有什么辦法讓它變得像我們自己家里一樣整潔漂亮呢?” “同學們,xx同學這次沒寫完作業,咱們有什么好辦法幫幫他嗎?” “今天是母親節,同學們有什么好的想法做法讓這一天過得更有意義呢?” 不論大事小情都讓學生拿主意,老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即使學生這次出的主意不夠完美,也讓他們大膽實施,讓他們自己感受失敗的經驗,在挫折中學會學習,管理,生活。這樣,學生才會把這些事當成是自己的事,在遇到問題和事情的時候,他會首先考慮,“我應該這樣做?”二不是盲目等待或不知所錯。 2、“自學是解決學習成績問題唯一出路” 北京四中教育模式: 素質教育21年,升學率100%,重點大學90%以上,一半考入清華、北大。高考中基礎題不失分,高考復習知識點命中率100%,題型覆蓋率100%,直接命中高考題70%,貼題率90%。高考中分值差異低于100分。 研究北京四中的模式發現自學是解決學習成績問題唯一出路。高考狀元不上輔導班、不請家教,北京四中3:25放學,強迫學生養成自學能力 我們教師,長期存在“抱著不放”過度扶持的消極現象,這節課上什么?怎樣上?怎樣學?都是老師說了算,學生沒有一點說話的余地與權力,學生被動接受就成了不爭的事實。“強迫學生養成自學能力”這是我們教師的出路,我們的思路應從“這節課怎么上?”轉移到“這節課怎樣組織才能積極有效地讓學生自己學會知識。”最大程度地凸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這一新課程理念。 3、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質量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只有培養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不論什么時候、上什么課,教師首先考慮學生的興趣問題。反復的機械記憶只會讓學生學習的腳步越來越沉重,學習是有規律的思維勞動,不是體力勞動與時間不成比例 。一味地講授書本上學生已知的知識是枯燥的乏味的任何學生的積極行都會一掃而散。教師課堂上要從書本講到生活,從課內講到課外,從學生已知的講到他們未知的,這就要發揮教師主導的講的藝術了,那么學生對于每一節課都是期待的,憧憬的。 4、實施“自我管理” 、“自我評價” 以學生為主體,建立班集體的自我管理機構。學生是班級管理的客體,更是班級管理的主體,注重班干部隊伍的組建和培養,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充分參與。我從《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入手,開展了“把班級還給學生,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的課題研究。 首先,必須加大班干部自主活動的廣度和力度,班級開展各種活動,盡可能讓班干部參與,通過競選、評比,讓學生輪流承擔活動的組織工作。其次,豐富班級管理角色,提高班干部多方面的管理能力,在工作過程中,班主任增設了許多管理崗位,除通常的班隊干部管理崗位,減少兼職,做到一人一崗,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自我管理中來。再次,實行角色動態分配制,單一的角色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實行角色變換制度,則能使學生在不同的管理崗位得到多方面的鍛煉,從而提高自我指導、自我管理的能力,具體做法是班隊每一個崗位,定期改換雙人或多人負責的崗位,可定期進行分工輪換,不同層級的管理角色可以輪換,讓學生工作起來更主動、更積極。再次,設立“班主任信箱”,鼓勵小學生反饋各項管理中的意見等,以便改進自我管理活動,培養小學生有自主創新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引導學生采取積極主動的行為去參與管理,使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組織紀律、服務意識、活動態度和勞動觀念、習慣、能力明顯好轉。最終目標是實現人人自我管理,使每個學生具有自我約束力,保證整個隊集體隨時表現出“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良好風貌。 總結評價是班級管理過程中一個周期的終結性環節,經過一人階段的組織,實施和督查,學生執行得如何,起到了什么效果,都必須進行總結、評價,讓學生在良性競爭中不斷進步。 總之,切實加強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落實措施,正確引導,堅持不懈,就會產生積極的效果,小學生的全面素質會得到真正的提高,從而也能夠為國家提供更多的德才兼備的建設人才。新的課程理念,給了我新的教學思想,指導我在新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創新不斷追求。愿我們的孩子真正有一個快樂、健康、平安、幸福的童年!祝愿我們的孩子能夠通過真正的教育學會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獨立生存的能力! |
|
來自: fengli19731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