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了一個新聞發布會,首次發布了我國第一份《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在這份白皮書當中,對我國中醫藥發展現狀進行了梳理,可以說是喜憂參半。一方面中醫藥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加深了,老百姓看中醫更加方便更加快捷,而且費用也比較低,負擔不重,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有人擔心現在的中醫可能會亡于中藥,質量的警鐘也是不斷敲響。到底我們的中藥如何才能給大家一個更加合理的價格呢?質量如何才能讓大家放心呢? 中藥企業轉型升級成為近年來行業的熱點,2015年我國中藥工業總植產7866億元,占醫藥產業規模的28.55%,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截至2015年底,我國已有中醫類醫院3966所,中醫類別職業醫師和助理45.2萬人,2015年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9.1億人次。 昨晚(12月7日)《央視財經評論》演播室請來了康美藥物研究院院長樂智勇、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張啟明和財經評論員張春蔚,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如何發展中醫藥。 換個視角看經濟,CCTV2《央視財經評論》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準點開評。 央評說 中醫藥白皮書意味著什么? 樂智勇(康美藥物研究院院長):對整個中醫藥行業都是巨大的推動 這個白皮書很清晰的告訴我們中醫藥發展的規律,從醫療保健、科研、教育文化整個全產業鏈綠色發展,給我們規劃了一個非常完整的產業鏈的發展模式,用了大概十幾個字概括了中醫藥的特點,講究整體,講究平和,講究個性化診斷治療,還講究“治未病”,以及服用便捷,這些方面都給我們中醫藥行業的人士極大的鼓舞和信心,也有利于中醫藥大大向前推進和發展,對整個行業都是巨大的推動作用。 張啟明(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白皮書的頒布對于中醫藥是一個里程碑 中醫藥這個白皮書的頒布,對于中醫藥來說真的是一個里程碑意義的東西,中國的中醫藥在幾千年來為中國的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個白皮書的頒布應該對于中醫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我相信,把中醫藥提高為國家的國策,對于解決醫改的難題,對于我們國家的經濟的發展可能產生重要的影響。 中醫會亡于中藥嗎? 張春蔚(財經評論員):這個行業需要正本清源 這點我不擔心,但是市場會擔心,市場會擔心會不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像我們現在看到的在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當中,醫藥企業能夠做到千億級的市值,然后一數,歷史有的四百多年,一百多年歷史的那都是好多個品牌,這樣數下來這是祖上有德的東西。現在為什么要上升到國家層面作為一個國家戰略?第一行業機會來了,然后第二還有相應的產業化具備了,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個行業需要正本清源,絕對不是說一堆草藥隨便吃吃,神農可以嘗嘗百草,自己可以拿自己的肉身去嘗試一下,我們必須回到一個中醫藥領域的專業當中,不要老是認為一說中醫藥好像就覺得神神道道的,一說中醫藥好像就認為沒有科學,我們以科學的方式來科學的分析,才能夠解決它,而不是說我們以亂治亂的一些方式,以前大家會說你們就覺得就是草藥那就往便宜上弄,到最后你會覺得毫無藥性,最后老百姓是失望的,所以一個行業的正本清源往往是一個行業好的方向轉變開始。 中藥的質量如何保障?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周運問兩位嘉賓:有些藥材它的純度,采用的部位不一樣,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質量上的差別? 張啟明(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中藥栽培過程中的不規范會導致質量問題 中醫藥的質量問題是和現代西藥假冒偽劣一樣的,但是有一些又是中藥本身具有的一些特點,比如中藥的栽培,中藥的農殘問題,中藥的炮制的問題,這些方面要出了問題都會影響中藥質量,比如說裁培過程中如果用了化肥,當歸、人參會長得像蘿卜一樣大,這樣的情況我相信它的質量一定會受到影響。 樂智勇(康美藥物研究院院長):標準化工作能夠保證中藥的質量 這個話題非常有意思,我想跟各位探討一下,比方說如果我們是規范化的種植,一定不會像張老師說的那樣,我舉一個例子,東北大地參業的人參采取自己的種子種苗,規范化使用自己的生態有機肥料和生態農藥,通過了世界上最嚴格的檢測機構——瑞士的SGS檢測中心進行檢測,檢測了107項農藥殘留、5大重金屬、9個有效皂苷成分的含量,通過全部檢查而且出口到海外。這說明,國家正在實施的中藥標準化項目一定能夠把這個短板彌補上,而且我相信這兩三年就能看到效果。再舉一個例子,如果我們的藥材都是道地性的,比如說文山的山雞,如果我們也按照規范化的種子種苗,從炮制一直到最終的使用我們都采取標準化的工作,一定能夠彌補這個短板,也能夠保證中藥的質量,也能夠提高它的價格。 中藥質量標準怎樣鑒別? 樂智勇(康美藥物研究院院長):國家正在提請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標準 關于道地有三個條件,必須是在一定的自然區域或者它特定的生產環境,有長期的采收加工的特殊工藝,而且比同種異地種植的療效要好、質量要穩定,那么這個區域的藥材我們稱為道地藥材。 目前國家正在提請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標準,已經在提請100種常規的中藥材,而且國家發改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也在提請101種常用的中藥飲片和59種常用的中藥中成藥,利用這個來做它的標準化,將來所有的中藥材和中藥飲片都有它的特征圖譜來表示它的中藥材中藥飲片的質量。 中醫藥的優劣勢是什么? 《央視財經評論》聯合數字100做了一個調查,關于中醫優劣勢分別是什么。 參與調查的網友覺得這個安全負作用小的這是中藥的優勢,另外還有,占比比較好能去根、一副藥能治很多病更加可靠等。 劣勢是:看病麻煩、不準確、療效慢、不好喝、煎藥麻煩等,主要是覺得看病還不太方便。 張啟明(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價格過于便宜造成利潤空間小以及資源濫用 關于中藥的價格這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中藥的價格從我的角度說,我認為有兩個方面值得大家重視,第一個就是有些中藥價格過于便宜,比如說小薊這味中藥,它是屬于一種清熱解毒的藥物,我來的時候從網上查到一公斤差不多3塊錢,有的價格更便宜,比如說珍珠母,這味藥物是一種軟堅散結的藥物,它的價格差不多是一塊錢或者是一塊五毛錢,那么這么低的價格,就容易造成它的利潤空間非常小。 我想,價格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中藥是采自自然界自然生存的東西,比如說自然生存的這些個草藥,或者自然生存的動物藥,由于它的采購成本比較低,而且自然界給我們提供的量又比較大,所以這樣的藥物我們就很難把它的價格提上來。所以我想在白皮書當中介紹到我們應該提高中藥的價格,我覺得這個說法應該是有道理的,應該通過提高價格來提高這些藥物的質量。我想在采購的過程當中由于價格的提升,我們的藥物質量會有所提高,同時也避免了對資源的濫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