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 1900 字 | 建議閱讀 4 分鐘 你有沒有過一件事情,是應該要做,但就是拖著不做的...... 比如:
或者,你本來要計劃早起跑步: 以上就是拖延癥患者的日常。當然,他們也像正常人一樣,有自己想實現的目標,比如一直想好好學習,想提高英語能力,想健身減肥,想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想多看看書拓寬自己的視野……想這個想那個,可就是動不起來。
明明想干,卻偏偏不行動,拖延癥患者為什么總是這么矛盾?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拖延?
不妨讓我們看看拖延癥是如何發生的: 想象人的大腦里,有一個理性決策人,沒錯,就是中間那個掌舵的小人兒。而拖延癥患者的大腦里,多了一只及時行樂的猴子。
小人兒和猴子,平時關系還是很和諧的,可一旦有任務來了,他們就會有如下對話: 每當理性決策人想做些有成效的事情時,猴子會搶過方向盤,說:“我剛想起來個事兒,唐嫣和羅晉公開訂婚了!咱先百度一下新聞吧!”。
這還沒完,猴子又說:“過10分鐘了,咱去看看冰箱里多什么好吃的沒!”。再然后說:“《錦繡未央》該更新了,快打開視頻網站!”一直看到了天荒地老。 最后猴子說:“剛剛說的這些事情都得花時間,看樣子咱今天干不了活兒了,抱歉!” 所以,拖延癥患者的大腦里究竟發生了什么?
很明顯,那只及時行樂的猴子,并不該成為你決策的掌舵者,它完全活在當下,既沒有對過去的記憶,也沒有對未來的概念。實際上,它只關心兩件事:輕松和開心。 在動物界,這很正常。如果你是一只狗,一輩子只追求輕松和開心的事情,每天趴在草坪上曬太陽度過完美的一天,那就是巨大的成功了,猴子也是。
但人類不一樣,你得正常睡眠、規律飲食、繁衍后代,這在原始部落也沒什么問題,但如今的人生活在現代文明社會,大腦中的猴子完全不能理解現在是什么情況。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的腦中會有一個理性決策的小人兒,是他讓人能做到其他動物做不到的,那些在當下有價值的事情。
當猴子搶走了方向盤,拖延癥患者該怎么辦?
其實,每一個拖延癥患者都有一個守護天使,在TA處于黑暗境地時默默關注TA,準備解救TA。
這位非常nice的守護天使,叫作“恐慌怪獸”,請見下圖: 這畫風也是沒sei了。
恐慌怪獸大部分時間都處于休眠狀態,但當截止日期臨近時,它會突然醒來。更重要的是,猴子唯一害怕的就是恐慌怪獸。 恐慌怪獸一出現,整個系統就亂了。 此時的猴子嚇得丟下方向盤,一溜煙躥到樹上。 拖延癥患者也終于可以干正事兒了。
恐慌怪獸可以解釋拖延癥患者很多奇葩的行為,比如——為什么他們會在截止日期臨近時,忽然奇跡般地找回職業操守,連夜通宵把活兒干完。
猴子、理性決策人、恐慌怪獸,這三個角色,構成了拖延癥患者的決策系統。這個系統明明有效,但為什么拖延癥患者還是會陷入痛苦的境地?
原來,拖延分為兩種。當有截止日期時,恐慌怪獸確實會出現嚇走猴子。
但是,有些拖延是沒有截止日期的。
比如,你想在某些領域自學成才,學一門藝術或者創業,這些事情并沒有迫在眉睫,還有生活中看望家人、鍛煉身體、保持健康、維系感情。做這些事情時,不會有恐慌怪獸出現,以至于這樣的拖延,不易被人察覺,卻更致命。
甚至,大部分長期的抑郁和悔恨,很多都來源于沒有截止日期的拖延。真正讓人沮喪的,不是沒有實現目標,而是還沒開始,已經結束了。
或許,我們所有人都有患拖延癥的時候,它是一種通病。每個人在基因深處都更偏好享樂,所謂效率高的人,只是更懂怎么對付那只狡猾的猴子。
那只猴子最狂妄時,恰恰是沒有截止日期的時候。沒有 deadline 的拖延才最可怕,也最讓人痛苦。
要想對付這種拖延,我們需要用到一張表,叫“生命日歷”——
表中的每一小格,都代表90年生命中的一周。給已經歷的格子涂上色,能很直觀地感受到,你剩下的格子剩已經不多了。
人生很短,如同那張表,如果你一直用眼前的小確幸——或者說猴子——麻痹自己,不斷把重要的事情延后,最后,你很可能會因為缺乏恐慌怪獸的提醒,浪費掉整個人生。
人最終會成為 winner 還是 loser,就看是否能駕馭得了這只猴子。認清目標,規劃自己,給自己設置deadline,督促自己去完成一件事,這樣的人往往是 winner;而無法擺脫猴子控制的人,只能在“我怎么還沒開始”的懊悔中度過余生。
要知道,無論你想在哪些方面有所建樹,都會走上一條異常辛苦的道路。但凡理性選擇的目標, 99%都會違背人們享樂的本能。想做什么事和做成什么事,中間可能隔著千山萬水,總免不了要跟拖延癥作斗爭。 愿每位拖延癥患者,都能喚醒大腦中的怪獸,時刻警惕那只及時行樂的猴子。 畢竟,那種一刻不得安心的娛樂,太痛苦。 文章取材自Tim Urban的TED演講—— 《你有拖延癥嗎?》 視頻長約14分鐘 ▼
|
|
來自: yubanfeiwu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