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手在活動時,肌腱即在腱鞘內滑動,部分腱鞘因摩擦而逐漸增厚、狹窄,使肌腱運動發生障礙,局部產生疼痛,這種情況稱為腱鞘炎。常發生于指關節或腕關節等部位,在遇到冷水或者寒冷天氣的時候,經常疼痛不止。中醫認為這是血瘀寒凝所致。 今天灸哥給讀者們介紹一下如何使用古法艾灸來治療手腕腱鞘炎,博筋論骨,還是要看中華魂寶-艾灸。 下面來說下主要的艾灸對癥穴位有哪幾個。 1.阿是穴 此穴以痛為腧,即人們常說的“有痛便是穴”,哪里痛,哪里就是阿是穴,膝蓋附近感覺疼的地方,就是需要艾灸的穴位。其功能就是緩解疼痛。 2.列缺穴 此穴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有宣肺散邪,通調經脈,清肺止咳之功效。 3.陽溪穴 此穴在腕上橈側,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拇指上翹,在手腕橈側,當兩筋(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之間,腕關節橈側處取穴。主要用于清瀉陽明,通經安神,舒筋利節。 4.魚際穴 魚跡穴,屬手太陰肺經,位于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對掌肌,血管當拇指靜脈回流支,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主要功效是:清宣肺氣,清熱利咽。 5.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在第1掌骨與第2掌骨間的凹陷處,左右手各有一穴。有鎮靜安神,通絡活血,調氣鎮痛的作用。 6.內關穴 內關穴位于手臂內側,腕關節橫紋中央上2寸處,左右臂各有一穴。在養心安神,理氣寧心方面有重要的地位。 7.大陵穴 大陵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燥濕生氣,可緩解腕關節痛。 以上幾個穴位,每日取阿是穴和另外2-3個穴位施灸,會有一定效果。艾灸期間不要著涼見風,酒后飯飽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注意艾灸過程中多溫開水,避免上火。灸哥希望讀者們不要長時間把手循環于鍵盤之上,這樣會因為關節氣血不暢,從而引發腱鞘炎,如果迫于工作,則要經常活動手指和手腕關節,保持氣血舒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