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道送分題,波叔看看你們都選了什么。 diudiudiu,dengdengdengdeng……是不是馬上就腦補了大圣從石頭縫里蹦出來,一飛上云端的畫面? 即便已經過了30年,每次這音樂一響起,波叔還是會燃得雞皮疙瘩起一身。 相信很多菠菜們也是看著這部86版的《西游記》長大的,畢竟這部電視劇已經整整重播了3000次,每個暑假的消暑神器。 但是,看了這么多遍,你知道劇里的音樂是誰作的曲嗎? 波叔今天就要給你們介紹一下這個被遺忘了的作曲家: 許鏡清 有一個作品能讓人記住已經很了不起了,許鏡清有一堆——86版《西游記》所有的14首歌曲和上百段音樂,全是出自他的手。 1983年10月,當時在中國農業電影制片廠擔任作曲工作的許鏡清,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進了《西游記》劇組,開始作曲。 片頭曲《云宮迅音》、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還有溫柔細膩的《女兒情》、活潑輕快的《天竺少女》、喜感滿滿的《豬八戒背媳婦》……這些音樂,可真是一配一個準。 現在許老爺子年過古稀,在你們眼里就是個傳統的老藝術家,可人家在當年可是一個玩電音的潮人。 尤其是片頭曲《西游記序曲》(后來網友取名叫《云宮迅音》),為了讓孫悟空在音樂里也能“飛”起來,許鏡清運用了電音,中西合璧,混用了架子鼓、電吉他、管弦樂、古箏、琵琶等十幾種樂器。
改革開放剛開始不久,連崔健的《一無所有》都被認為是低俗歌曲,之前的電視劇從來沒人用過電音。 更何況這是一部由四大名著改編的電視劇,敢用電音來配樂,簡直是音樂先鋒中的戰斗機。 猜猜這首曲是怎么寫成的? 這首曲的靈感,其實是來自農民工開飯時叮叮當當敲飯盒的聲音。 還有《敢問路在何方》,創作過程也是很傳奇。
當時許鏡清想破了腦袋,都沒有作出滿意的曲子。 突然他在坐車的時候看到路邊的小攤販在做生意,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一下子就配下了“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這兩句的旋律。 靈感來了,收也收不住。下車之后他想趕快將旋律記下來,但是當時沒帶筆和紙,于是立馬向路過的小學生借筆,將旋律寫在煙盒紙上。 這種隨性和偶然,讓西游記里面的音樂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 他自己也說過,這些配樂能流傳這么久,很大原因是自己寫音樂時沒有給自己設定條條框框:
但是,在那個年代,這么大膽的突破,免不了遭到挑戰。 雖然西方音樂進來了,但是人們的頭腦還是舊的,大家覺得什么架子鼓、電音都是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 領導點名批評這些音樂不符合四大名著的調性,不行,得撤掉作曲人,重新來過。 這一聽,許鏡清就慌了,領導發話了,估計自己肯定就要被炒魷魚了。 好在背后有挺他的伯樂——《西游記》導演楊潔。 一聽到這事兒,楊潔立馬找到領導,放話說如果藝術上不讓許鏡清負責,那么拍完了后期她就不管了,領導你們自己來吧。
如果當初沒有楊潔的堅持,估計現在我們可就聽不到這些經典的音樂了。 如果許鏡清是一身本事的孫大圣,楊潔導演就是讓他跳出五行山的唐三藏。 直到現在,許鏡清已經為100多部電影和電視劇寫過曲子。 如今74歲的他依然堅持創作到半夜。 即使這么高產,音樂也很紅,但是許鏡清依然不夠錢,來舉辦一場簡易的音樂會。 很多菠菜肯定會有疑問:寫了那么多走紅的影視歌曲,電影用、游戲用、彩鈴也用,版權費應該都不少吧?怎么會連一場音樂會都搞不成? 其實這些年來,許鏡清主要是靠稿費和基本工資來過活,幾乎沒有收到過版權費。
《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歌,收到劇組250元稿費之后,再也沒有收到過其他費用。 而演唱者蔣大為出場一次,就有25萬元出場費。 《豬八戒背媳婦》被改編成彩鈴,只拿到了8000多塊錢,有一家網站甚至只給了2.7元。 而同一時期龐龍憑借《兩只蝴蝶》,一下子就賺了1600萬。 一個天,一個地。 一直到2014年,韓寒拍《后會無期》想用《女兒情》做插曲,許鏡清通過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給韓寒報了10萬元。 韓寒真是沒得說,馬上答應。 只是這10萬元,扣除稅費和協會服務費,剩下6萬元,一半給詞作者楊潔,最后許鏡清到手的只有3萬元。 而這3萬元,竟是他第一次嘗試到有人主動花錢買他音樂的滋味。 ![]() 即便之前也知道音樂作品有版權,但是因為版權法不完善,拿到的賠償還不夠給官司費。得不償失,他也沒有選擇去打官司。
又或許是骨子里仍然有股藝術家的清高,就算有律師建議采取法律途徑,但是許鏡清還是不想撕破臉,也不想被人認為是“想錢、眼紅”。 在他眼里,跟錢比起來,作品有沒有得到尊重,反而是更重要的。 ![]() 波叔也很感慨。 以許鏡清作品的流傳之廣,一定有很多版權律師把它看做金餑餑,上門找過他,主動要求代理。 想必許鏡清是一一拒絕了。 老一輩對利益這兩個字,還是太敏感,太排斥,太看不開。似乎個人一談錢,就是利欲熏心,就是見利忘義,就是一種罪惡。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古人也沒讓君子不愛財啊。 只要是屬于自己的利益,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爭取,理直氣壯地維護? 如果這種觀念能與時俱進,哪里還用得著后來那么艱辛地找開音樂會的錢? 不過,也許這就是老派的風格,也是時代的烙印。 誰也無法強求,只能尊重。 不像其他人可以一年開32場演唱會,許鏡清只能花30年開一場音樂會。光是錢這個問題,就把他難住了。 自己的版權費根本不夠,許鏡清只好四處談方案、拉贊助,花干口水也沒有一次談得攏。 2007年,有一位號稱有幾十億資產的老板說要贊助他的音樂會,許鏡清信心滿滿,花了積攢下來的十幾萬稿費重新制作了音樂,結果老板在錄音棚壓根沒聽,反倒呼呼大睡起來。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這種事情,他不知道經歷了多少遍。 在一位導演的建議下,許鏡清嘗試著借助網絡的力量。2012年4月7日,他在微博上第一次提到想舉辦音樂會的想法。
微博發出之后,粉絲一下子漲到了兩萬多,好幾千人轉發微博表示支持。 也有很多人來找他商談。有十幾個電話約他,十幾個人來拜訪他,喝了十幾杯茶,說了無數的話,結果也沒有一個成功。 一次次充滿希望的激動,一次次暗淡凄涼的失望,卻不得不回歸平靜。 但是他還是想再努力一把。 ![]() 機會總是會青睞執著的人。 今年年初,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電影出品方找到了許鏡清,希望能夠通過眾籌的方式,來舉辦這場西游記音樂會。 深思熟慮之后,許鏡清接受了這種方式。他發了一條眾籌微博,配上了一段4分鐘的視頻,開始接受眾籌。 ![]() 他自己也沒想到,不到一天,就有8000多人參與,募集到了100萬元;過了3個多月,就籌到了461.5萬元。再加上自己墊付的30多萬元,音樂會資金終于湊齊了。 網友這股懷舊熱潮,讓許鏡清既意外又興奮。 資金的問題算是解決了,但是距離西游記音樂會還剩差不多一個月的時候,場地又出了問題。 原本計劃在12月3日、4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音樂會,但是因為公事要用到場地,音樂會不得不改期。 唐僧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這場西游記音樂會,也是同樣的好事多磨。 盡管磨難重重,許鏡清依然堅持親自參與音樂會的音樂編曲和監制錄音工作,還經常在微博上征詢粉絲的意見,根據粉絲的口味對歌曲進行重新編配。 ![]() 就在上個星期,計劃籌備了30年的西游記音樂會,終于在人民大會堂奏響。 六小齡童、飾演唐僧的遲重瑞、飾演豬八戒的馬德華也來到現場助陣 如果沒有這場音樂會,或許許鏡清還是那位生活在西游記光環下的隱身人。他終于可以為自己正名了。 這一天,許鏡清等了30年。謝幕的時候,他像孩子一樣,留下了兩行熱淚。
他的背后,超過2萬9千人的眾籌名單,在屏幕上一個一個地滾動播放著。 這不是一份簡單冰冷的名單,而是2萬9千顆對經典致敬的心。 現在74歲的許鏡清曾經有三個夢想,都和《西游記》有關: 一是出一本西游記作品書籍; 二是開一場西游記音樂會; 三是把女兒國這段故事變成歌劇。 前兩個愿望已經實現了,他依然在為下一個夢想努力。 波叔衷心祝福,第三個夢想也能早點實現。 執著的人,值得命運的眷顧。 新的一年又準備到了,今年的你,有執著地追求過一件事情嗎? 執著地堅持過一件事情,這一年就沒有白過。 執著地堅持過一件事情,這一輩子就沒有白過。 在《云宮迅音》和《敢問路在何方》的伴奏下,孫悟空和他的小伙伴歷經磨難,終于功德圓滿。 在一年將盡之時,波叔聽到熟悉的旋律,對新的一年又充滿了期望。 你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