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水軒 患者,男,67歲 主訴:左側肢體麻木及肢體無力1月余 既往史:高血壓16年 入院行磁共振平掃加增強檢查 影像學檢查結果 MRI平掃加增強示胸椎生理曲度正常,胸12椎體水平椎管內髓外見結節狀大小約0.8cmx1.0cmx0.5cm異常信號,T1WI、T2WI呈等信號,壓脂像呈稍高信號,增強掃描病變明顯均勻強化,局部脊髓受壓。 病理結果 病理結果:脊膜瘤 討論 脊膜瘤是椎管內較常見的良性腫瘤,主要來自蛛網膜細胞,也可起源于硬脊膜的間質。本病好發于女性患者(男女發病比例約為11 :5),以壯年及老年好發,多見于胸段,其次為頸段,腰骶段少見,腫瘤多為單發,少激為多發,患者最常見的癥狀為疼痛,常伴有放射痛、肢體麻木乏力以及脊髓受壓的相應癥狀。 脊膜瘤可分為卵圓型和扁平型兩類,以前者(包括球形)較為多見,瘤體內鈣化常見,其包膜上有豐富的血管網,常與硬膜囊以寬基底相連,腫瘤壓迫相應段脊髓,但與脊髓黏連程度較輕,病情較長者,相應段脊髓可出現水腫、軟化、壞死。扁平型較少見,多沿硬膜內呈環形生長,致包繞并壓迫脊髓。 MRI表現 (1)絕大多數脊膜瘤位于椎管內髓外硬膜下,少數跨硬膜內外生長,極少數位于硬膜外。 (2)脊髓明顯受壓,腫瘤側蛛網膜下腔增寬,對側蛛網膜下腔變窄。 (3)病灶較局限,邊緣光滑清楚,瘤內鈣化常見,囊變少見。 (4)腫瘤信號在T1WI和T2WI均接近脊髓信號,信號一般較均勻,當伴有鈣化、囊變時可不均勻。 (5)增強掃描:腫瘤大部分呈中度強化,典型者可見“硬脊膜尾征。 鑒別診斷 1、神經源性腫瘤:主要包括神經鞘瘤及神經纖維瘤。神經鞘瘤起源于Schwann氏細胞,腫瘤囊變常見,鈣化少見,MRI表現為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增強掃描示不均勻強化;神經纖維瘤除含Sehwann氏細胞以外還有成纖維細胞等多種成分,更容易跨椎間孔,呈“啞鈴狀”生長。神經源性腫瘤相對體積較大,很少見“硬脊膜尾征”,脊膜瘤鈣化常見,囊變少見,與前者恰好相反。 2、畸胎瘤,腫瘤因含多種成分,MRI表現為混雜信號,常合并脊髓低位和腰骶部發育畸形。 3、脂肪瘤:好發于椎管后部,T1WI呈高信號,T2WI呈等高信號,STIR呈低信號。 歡迎投稿:2519330936@qq.com 版權申明【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