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然后大意失荊州,在魏吳兩國重兵夾擊之下,兵敗被殺,一代名將,過早隕落。關羽之死,究竟該誰負責?劉備?還是諸葛亮?很多人說,是諸葛亮害死了關羽,也有人說是劉備害死了關羽,還有人說是因為劉封和孟達不救援關羽,造成關羽之死,也有人說是因為麋芳和(傅)士仁投降孫權,導致關羽被殺,這一系列原因中,到底是誰害死了關羽呢? 我覺得,其實,是這個原因害死了關羽。 關羽兵敗被殺,劉備當然有責任,諸葛亮也有責任,劉備的責任在于,沒有及時和關羽聯系,了解荊州的軍事計劃和軍事行動,沒有做出有效的判斷和應對措施。而諸葛亮的責任在于,作為劉備重要謀士,沒有及時提醒劉備對荊州的軍事做出決斷和實施行動。因為劉備和諸葛亮都沒有在荊州軍事戰略方面注意,甚至是不管不問,最終造成關羽孤注一擲,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在魏吳兩國的聯合攻擊下,坐等敗亡。 關羽之死,跟襄樊之戰有緊密的關系,因為,如果關羽不發動襄樊之戰,荊州就不會空虛,東吳就不敢趁虛而入,不會得手,那么,問題來了,關羽為什么要發動襄樊之戰呢?劉備授權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了嗎?沒有,諸葛亮讓關羽出兵進攻曹魏了嗎?也沒有。 我們看史書的記載, 《三國志 關羽傳》記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當年,關羽率軍進攻曹仁駐守的樊城。 問題找到了,原因在這,假節鉞。假為“借”的意思,代表代理,節代表君主的身分,代表君主親臨,鉞為斧鉞,一種刑具,專屬于君王。 “假節鉞”代表君主出征,在戰時狀態不必請示匯報,還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可以直接斬殺自己軍中觸犯軍令的士卒和將領。在君王所有的授權方式之中,“假節鉞”的規格是極高的。 劉備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關羽立即就率軍進攻樊城。有人說,關羽進攻樊城,是為了配合劉備的漢中之戰,以牽制曹魏的軍事力量,但是,問題是,劉備并沒有命令關羽主動進攻樊城,沒有下任何文件,諸葛亮也沒有給關羽發來進攻樊城的建議,可見,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主動的,單方面的。 換句話說,是關羽擁有了“假節鉞”的權力之后,做出的未經劉備審批的軍事行動。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自我膨脹,自我強大,關羽想展示一下“假節鉞”權力的效果。因為,“假節鉞”是不用請示君主的,完全合法的。 既然劉備授予關羽“假節鉞”的權力,就應該預見會有什么結果,提前做好準備和應對措施。而劉備什么準備也沒做,不但如此,關羽反動“襄樊之戰”,打了好幾個月,如此軍事大事,一點反應都沒有,不派兵,不援助,也不發糧草,甚至不派人了解情況,完全不管不問,這么大的事,劉備和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所以,這件事,令人匪夷所思。 所以,我個人認為,關羽之死,是“假節鉞”這三個字害死了關羽,當然,劉備和諸葛亮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