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只刻不書,不重理論。 這種情況表現為,在篆刻學習當中,配篆只靠工具書,從來不進行書法尤其是篆書的研習。古來印家講究“印從書入,書以印出”,兩者相輔,書印俱佳。書法功底深厚者,其篆刻必有底氣,只刻不書者往往捉襟見肘,不利于深入發展。想想自宋元以降,文人篆刻興起后,有哪個印家本身不是書法(尤其是篆書)家?中國傳統文人歷來講究詩文書畫樣樣精通,即便精通不了,至少也要有所了解,有所研究。
篆刻本來就是書法和雕刻互相高度結合的一門藝術,不會書法,只會刻印,似乎只可以視作是一個比較出色的“雕工”,是不足以稱之為優秀篆刻家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理論是空洞的東西,只需搞好創作即可,表現出一種對理論的輕視心理。我們倒不是提倡篆刻家都同時成為理論家,而是說對歷代書法和篆刻理論的重視以及研究會大大有助于自身修養見識和創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目前在書法、篆刻界有一種不良現象,那就是創作和理論批評各自為陣,各行其是。我寫我的字,我刻我的印,你搞你的理論,你做你的批評,互不買賬,缺乏溝通。這種情況實質上是不正常的。很有必要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逐步改變這種互相脫節的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