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 做家務 共1718字,建議閱讀時長4分鐘 1 昨天約了一位工作上的朋友見面,討論合作方面的事情。兩個女人,一開始還是正常地聊工作,聊著聊著便同病相憐地陷入“怨婦”模式,開始吐槽家里的那一位。 “嫁個老公就像嫁了個影子,家務我全包,看孩子我全攬,需要他的關鍵時刻,多數不在場。” “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癱在沙發上,手腳心腦全部萎縮,整個就是一巨嬰!” “上周末,本來說好了一起大掃除,我都忙到腰酸背疼了,他老人家還在房間里看球賽,一邊看一邊嗑瓜子,我真的被他氣到不行。” 我嘆了口氣,搖搖頭,誰家不是呢?前陣子爺爺病重住院,我醫院家里兩頭跑,手頭上還有一個重要的項目要趕,忙得是四腳朝天。 可睿爸呢,除了幾次代我去醫院照顧爺爺,對家里的事情是充耳不聞,一回到家就鉆進書房,兩耳不聞窗外事。非得等我發脾氣了,才知道幫幫我。 朋友仰天長嘯:“他們男人憑什么啊!” 2 是啊,男人憑什么就得遠離鍋碗瓢盆油鹽醬醋?憑什么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十指不沾陽春水?憑什么一回到家就是大爺就是霸主? 憑什么女人就得既要上得廳堂,又要下得廚房,既要相夫教子賢良淑德,又要氣質如蘭事業有成? 我們女人也是人,既沒有三頭六臂,又沒有超能力。可我們卻做著世界上最累得工作,帶孩子、打掃、洗衣服、采買、做飯、上班……明明是兩個人的事情,重擔卻往往都壓在了女人的身上。 更氣人的是,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做家務應該是女人份內的事,男同志一般是做“大事”的,這些油鹽醬醋、婆婆媽媽的事,做了會“沒出息”,會顯得他們不夠大氣,顯得他們娘里娘氣的。 但是,男人看著自己的妻子忙里忙外,奔波勞累,除了賺錢貼補家用,其他事情卻是一概不問,不覺得自己很沒有責任心、自私自利嗎?這樣無視妻子的付出,不覺得很不公平嗎? 久而久之,怎能不令妻子心碎?怎能不引發爭執?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永無寧日,兩個人都身心俱疲。怨氣日積月累,總會到婚姻土崩瓦解之時。 而且當爸爸不懂感恩、不懂分擔時,孩子們自然也會學一套做一套,認為家務就應該是媽媽做的事。在他們穿上干凈的衣服、吃到美味的食物、享受整潔的環境時,從沒有想過對媽媽的付出表示感謝,反而認為這都是理所當然的。 3 我認為,既然男女雙方共同組成了一個家庭,所有家務都應由男女雙方共同承擔。所謂“男人辦大事,女人忙亂家務”,只是一種偷懶的遁詞罷了。家務從來都不是妻子一個人的,而是夫妻共同的生活義務。 而且,男人做家務,真的有很多我們想不到的好處。 男人做家務可以鍛煉眼力和交流能力 每一個當媽的都知道,這每天日常的買菜,確實是一個技術活。 買菜真的需要眼力,哪些菜好,哪些菜不好,哪些菜看著好看,卻不好吃,哪些菜價格挺貴,但是卻不一定對胃口。 另外還需要與小販討價還價,在討價還價之中不知不覺鍛煉了與人交際的能力。不僅如此,還能提高心算的水平,既提高了工作能力,還為家庭節省了開支,一舉兩得。 男人做家務可以培養邏輯思維 工作的時候需要詳細的分步,每一步的工作任務都需要明確,這樣才能保證結果質量。做家務更是如此。 比如做飯前需要了解每個步驟的操作,洗衣服之前需要先準備好洗衣粉,衣架,把手洗和洗衣機洗的衣服分開,還有洗衣服之前還要看看每件衣服的口袋里有沒有東西。有的時候,家務活比較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合理安排,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完所有的家務活。 而這一切,都可以訓練老公的邏輯思維,幫助老公養成更好的時間管理習慣,對工作大有裨益。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有利于促進夫妻間的相互理解,使家庭和諧 有一個大型婚姻調查發現,丈夫每多分擔一項家務,婚姻維持的幾率就增加了18倍。 我覺得這句話說得真不錯,每當睿爸“良心發現”幫我做家務的時候,我會覺得這個家不是我一個人的,他也在場,我們永遠是一體的。我的辛苦他是看得見的,而且他也愿意和我并肩作戰。 我們在洗衣服時,如果老公抽空幫我們曬衣服,雖微不足道,可在我們心目中,就會覺得老公會體貼人、關心人。這個時候,妻子的幸福感真的會“蹭蹭”地呈直線上升。
—— END —— 孩子不聽話、作業磨磨蹭蹭、早上不起床,是不是讓你很煩,想發火?想打他?你錯了,快聽聽Tina(正面管教金牌導師)怎么說。回復”微課“,即可參加下周二晚專家課程。 更多教育內容可加入育兒群和專家進行互動交流,還可以免費參加每周二晚8:00的教育專家講座;周一至周五8:00育兒早課堂,與兩百萬家長一起學習成長! 只需按“返回”,點擊公眾號內左下角:“免費學習”,如下圖(未關注的要先關注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