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4 直到現在,仍有很多人誤以為過敏沒什么大不了,不過是長皮疹,殊不知某些過敏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甚至會快速致命。 作者:董桂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急診科 審稿:唐子人 吳彩軍 來源:醫學界急診與重癥頻道,已獲授權 “致命”的過敏 曾有一篇名為《北大醫院醫生手記|醫生藥物過敏驚險自救》的文章在朋友圈瘋傳,一名醫生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當然也加上一點運氣,成功的從“過敏性休克”自救,撿回了一條命。這件事,也給廣大群眾提了個醒:原來,過敏是能要命的! 直到現在,仍有很多人誤以為過敏沒什么大不了,不過是長皮疹,殊不知某些過敏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甚至會快速致命。過敏的致命原因,大部分是身體對過敏物質瞬間產生過激反應,導致喉頭水腫、窒息,還可誘發循環系統衰竭、血壓下降、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的癥狀。 據報道,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都有逐年升高的趨勢,且在年幼人群發病越來越高,據世界變態反應組織報告,全球有 30%~40% 的人群被過敏問題困擾。所以今天,我們來談談過敏。 什么是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又稱過敏癥或超敏反應,是一種急性的、全身性的、嚴重到甚至危及生命的變態反應,是在患者以前被某種變應原致敏后再次接觸同一變應原時發生的。當變應原再次進入機體,與肥大細胞及嗜堿粒細胞表面的相應特異性 IgE 抗體結合,觸發這些細胞快速脫顆粒釋放大量炎癥介質,引起急性的血管舒張、通透性增加,內臟和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嚴重時引起呼吸道痙攣,甚至窒息而死亡。其特點包括: ① 一般不發生于首次用藥; ② 機體處于敏感狀態下,再次接觸過敏源后可在幾分鐘到 24 小時內發病,個別情況可延遲到幾天后發生; ③ 過敏反應發生后,停用藥物,輕微的可較快消退,預后良好。重癥者如救治不及時可導致死亡或導致后遺癥; ④ 已致敏的患者對于該藥的致病性可持續很久,甚至終身不退,再次用藥可重現原來的癥狀或更嚴重,接觸該藥的次數越多,反應往往越嚴重; ⑤ 具有類似結構的藥物常常發生交叉或完全交叉的過敏反應; ⑥ 某些疾病可使藥物對機體的致敏性增加,但當重病、創傷或大手術后,某些原來藥物的變態反應也會減輕或消失。 出現過敏癥狀,應立即就醫 過敏反應可由各種變應原引起,最常見的是藥物、昆蟲叮咬、某些食物或脫敏注射。對已確定了過敏原的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隨時留意自己的過敏癥狀,如進食或用藥后迅速出現皮膚潮紅、手足心皮膚癢、全身風團樣皮疹、憋氣或喘息等過敏癥狀,就要立即去醫院救治。 有嚴重過敏病史,甚至發生過過敏性休克的患者,最好隨身攜帶腎上腺素注射裝置,但由于我國還沒有預充式腎上腺素肌肉注射筆,所以醫生通常會讓患者隨身攜帶 1ml 腎上腺素安剖和 1ml 注射器,一旦發現危及情況時,需要患者及時自救。但遺憾的是,危及時刻患者操作這些很困難,因此有專家呼吁國內醫藥管理部門和醫藥生產企業,盡早引進或生產腎上腺素筆,以滿足國內患者的“救命”需求。 過敏難防,須注意這六點 現實中,大多數過敏還是很難預知和預防的,對于過敏,特別是危險性更高的藥物過敏,我們該如何做呢?注意以下六點,可將發生藥物過敏的危險性降低到最小程度: ① 如果有藥物過敏史,本人和家屬要牢記。無論是自行在藥店買藥還是去醫院就診都要告知自己對哪些藥物過敏,避免使用。 ② 要有安全用藥,合理用藥的意識。用藥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用藥注意事項、用藥禁忌,要特別注意藥物的成分,防止藥物的成分中含有曾經引起過敏的藥物。 ③ 藥品存放要得當。避免潮濕、高溫的環境,要避光、密封保存,需放冰箱保存的藥品要放冰箱。 ④ 避免發生藥物交叉過敏。常見的可引起交叉過敏的藥物,如對青霉素過敏的患者,可能對頭孢菌素類藥物也過敏;對某種磺胺類藥物過敏的患者,也會對某些利尿劑和磺脲類口服降糖藥等產生過敏;對阿司匹林過敏的人,使用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等)也可能引起過敏。 ⑤ 特殊人群提高警惕。過敏體質的人用藥后要注意身體變化,有過敏征兆時,盡可能迅速就醫,應盡量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藥物或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如青霉素、破傷風抗毒素、普魯卡因及含碘造影劑等。 ⑥ 停用可疑的致敏藥。一旦出現藥物過敏癥狀時應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致敏藥,要多飲開水以促進致敏藥物的排泄,合理使用抗過敏藥物如抗組胺藥、維生素 C、鈣劑等,并盡早就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