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轉載此文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坤】彖曰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順得常。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譯】《彖》廣茂的大地是根源,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依托你生長,你順從并承托蒼天,土地深厚充滿物產,對人類有好處符合人類需要的東西沒有止境。大地容納寬廣還在繼續發揚光大,眾多物產都亨通順利。尋找類似有溪谷適合放牧田馬的地方,可以采用的地方很大沒有邊界。草木生長的稚嫩能順應農耕活動的地方就定居下來。君子于是開始尋找行動,開始時迷惑是背離道理,后來順利得到了永恒不變的居地。“居住的地方以平坦的大地為好,會得到大家效仿響應人會越聚越多”是說他和類族一同前往;“如選擇山區居住,會失去大家響應,人會選擇離開人會越來越少。”是說最后他們也會奔向其他合適的居處享受福澤。選“以安逸舒適為主的吉祥定居之處。”符合此條件的地方無窮無盡。 此彖辭篇幅較長,為方便看官指正下面特將其分段注解。 【原文】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譯文】廣茂的大地是根源,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依托你生長,你順從并承托蒼天, 注釋: “至”極,最。《呂氏春秋·制樂》:“欲觀至樂,必于至治。” “元”根本,根源。《呂氏春秋·召類》:“愛惡循義,文武有常,圣人之元也。” “萬物”統指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 “資”憑借的本錢,依托。《老子·二十七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生”生長。《廣韻》:“生,生長也。” “乃”你,你的。《左傳·僖公十二年》:“余嘉乃勛。” “順”順從。《墨子·天志中》:“不識不和,順帝之則。” “承”捧著。《說文》:“承,奉也。受也。” 【原文】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譯文】土地深厚充滿物產,對人類有好處符合人類需要的東西沒有止境。 注釋: “厚”本義:地殼厚。厚土(覆土厚),厚地(大地)。 “載”充滿。《詩·大雅·生民》:“厥聲載路。” “物”物產。《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使獻樂人及方物。” “德”恩惠,恩德,好處。《史記·項羽本紀》:“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疆”止境。《左傳·成公二年》:“以逞無疆之欲。” 【原文】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譯文】大地容納寬廣還在繼續發揚光大,眾多物產都亨通順利。 注釋: “含”容納。《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阿女含淚答。” “弘” 廣,廣大。《論語·泰伯》:“廣大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品”眾多。《后漢書·班固傳》:“性類循理,品物咸亨。” “物”物產。《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使獻樂人及方物。” “咸”都。《說文》:“咸,皆也,悉也。” 【原文】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 【譯文】尋找類似有溪谷適合放牧田馬的地方,可以采用的地方很大沒有邊界。草木生長的稚嫩能順應農耕活動的地方就定居下來。 注釋: “類”種類。類似。《說文》:“類,種類相似,惟犬最甚。” “行”用。《韓非子·間田》:“秦行商君而富強。” “疆”邊界。《禮記·曲禮》:“出疆必請。” “柔”草木始生,稚嫩。《詩經·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貞”定。《釋名》貞,定也。精定不動惑也。 【原文】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順得常。 【譯文】君子于是開始尋找行動,開始時迷惑是背離道理,后來順利得到了永恒不變的居地。 注釋: “攸”于是。《詩經·小雅·斯干》:“風雨攸除,鳥鼠攸去。” “常”永恒的,不變的。《墨子·尚賢》:“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 【原文】西南得朋,乃與類行; 【譯文】“居住的地方以平坦的大地為好,會得到大家效仿響應人會越聚越多”是說他和類族一同前往。 注釋: “類”族類。《三國演義》:“吾三番擒之而不殺,誠欲服其心,不欲滅其類也。” 【原文】東北喪朋,乃終有慶。 【譯文】“如選擇山區居住,會失去大家響應,人會選擇離開人會越來越少。”是說最后他們也會奔向其他合適的居處享受福澤。 注釋: “慶”善,幸福。福澤。《國語·周語》:“有幸的事。有慶未嘗不怡。”注:“福也。” 【原文】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譯文】選“以安逸舒適為主的吉祥定居之處。”符合此條件的地方無窮無盡。 注釋: “應”符合。《后漢書·應劭傳》:“賞不酬功,刑不應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