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016年全國中考物理專題分類解析-第04章 光現象 〇拓普物理 【正文】 光現象知識點總結一、光的傳播 1、光源: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為天然光源(水母、太陽),人造光源(燈泡、火把); 月亮、鉆石、鏡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像是倒立的實像(樹陰下的光斑是太陽的像)。實像: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條件:孔的大小必須遠遠小于孔到發光的距離及孔到光屏的距離。 ②像的大小與發光體到孔的距離和像到孔的距離有關,發光體到小孔的距離不變,光屏遠離小孔,實像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實像減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離不變,發光體遠離小孔,實像減小;發光體靠近小孔,實像增大。 (2)取得直線:激光準直(挖隧道定向);整隊集合;射擊瞄準; (3)限制視線:坐井觀天、一葉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陽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陽地球 *光的直線傳播常見的現象: ①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后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如圖: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環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3、光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實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線傳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光年是長度單位; 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真空中不傳播; 光在真空中傳播的最快,空氣中次之,透明液體、固體中最慢(二者剛好相反)。 光速遠遠大于聲速(如先看見閃電再聽見雷聲;在跑100m時,聲音傳播時間不能忽略不計,但光傳播時間可忽略不計)。 二、光的色散: 1、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依次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這種現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復色光; 3、天邊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其它色光可由這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沒有黑光; 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什么顏色透過什么顏色的光); 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什么顏色反射什么顏色的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白色物體反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物體吸收所有顏色的光) 例: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匹紅色的馬、綠色的草、紅色的花、黑色的石頭,現在暗室里用綠光看畫,會看見黑色的馬,黑色的石頭,還有黑色的花在綠色的紙上,看不見草(草、紙都為綠色) 三、看不見的光 (1)紅外線 ①定義:在光譜的紅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紅外線 ②特性: A.熱作用強。一切物體都在不斷的發射紅外線,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出的紅外線越多,物體在輻射紅外線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吸收紅外線。 B.穿透能力強:可穿透云霧。 ③作用:加熱物品、紅外遙感技術、遙控裝置 (2)紫外線 ①定義:光譜中紫外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線 ②特性 A.化學作用強:能使相機底片感光,能促進人體內維生素的吸收 B.生理作用強:能殺死微生物,可用來殺菌 熒光作用強:能使熒光物質發光,可用來驗鈔,進行防偽等。 四、平面鏡成像 1、平面鏡成像特點:①正立的虛像, ②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③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軸對稱圖形) ④像和物對應點的連線和鏡面垂直,到鏡面距離相等; ⑤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鏡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物體遠離或靠近鏡面像的大小不變,像也要隨著遠離或靠近鏡面相同距離)。 2、關于平面鏡成像的實驗: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于觀察和確定像的位置; ②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比較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 ③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④移去后面的蠟燭,并在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憑,則光憑上不能接受到蠟燭燭焰的像,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⑤將蠟燭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不變。 ⑥有3mm和2mm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2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玻璃板太厚,會看到兩個像。 ⑦玻璃板沒有放正,傾斜放置,蠟燭與像不能完全重合,不容易找到像。 ⑧該實驗在較黑暗的環境中做效果好。 3、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 平靜的水面就好像一個平面鏡,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鏡中花、水中的云,水中的鳥);對實物的每一點來說,它在水中所成的像點都與物點“等距”,樹木和房屋上各點與水面的距離不同,越接近水面的點,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無數個點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離水面多高,像離水面就是多遠,與水的深度無關)。 4、平面鏡成虛像的原因: 物體射到平面鏡上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沒有會聚而是發散的,這些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畫線時用虛線)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只能通過人眼觀察到,故稱為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 注意:進入眼睛的光并非來自像點,而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像、物關于鏡面對稱)和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同一物點發出的光線經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長線交于像點)作光路圖(作出物、像、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5、球面鏡:凸面鏡和凹面鏡 ①以球外表面為反射面叫凸面鏡,以球內表面為反射面的叫凹面鏡; ②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可增大視野(汽車上的觀后鏡,街頭拐彎處的反光鏡); 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太陽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手電筒的反光罩) 五、光的反射 1、當光射到物體表面時,被反射回來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們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 (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說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錯誤的) (1)法線:過光的入射點所作的與反射面垂直的直線;(虛線) (2)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實線) (3)反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實線) (4)反射角總是隨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隨之增大。 (5)垂直入射時,入射角、反射角相等都等于0度。 4、光路圖(要求會作): (1)、確定入(反)射點:入射光線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線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交點即為入射(反射)點 (2)、根據法線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線。 (3)、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入射光線或反射光線 5、兩種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鏡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時,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線向各個方向反射出去;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點:都是反射現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點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個方向的入射光,鏡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個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處,背光走要走亮處,因為積水發生鏡面反射,地面發生漫反射,電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處,黑板上“反光”是發生了鏡面反射,光污染也是鏡面反射) 6、潛望鏡的工作原理:光的反射 光現象思維導圖2016年中考真題解析(說明:由于平臺格式編輯問題只能上傳圖片格式,需要word打印版本的同學請聯系李老師索取!)【拓普物理,來自實戰教學經驗總結,解讀中考政策,分享解題思路方法技巧,添加微信guodingedu,教師的好參考,家長的好幫手,同學的好老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