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點哲學,第一性原理,這是上篇。 這是 學習的感悟 第 7 篇文章 一、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就是找到問題最開始的起點,即“元起點”或者“元問題”。第一性原理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的。 先說一種思維方式:歸納與演繹。歸納法與演繹法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方式。歸納法:前提正確,結論不一定正確。演繹法:前提正確,結論一定正確。歸納法著眼于結論,長于正確地回答問題。演繹法著眼于前提,長于準確地提問。 只有提問才能獲得新認知,所以演繹法是人類獲得新認知的途徑。 我們人類思考問題是遵循因果律,當出現一種現象或者結果的時候,我們往往追尋原因是什么,當知道原因之后,又會繼續往前探索產生這個原因的原因是什么。這就是在用演繹法去追尋那個終極的原因。用演繹法往前推的那個元起點就是第一性原理。 二、第一性原理的意義 第一性原理對于人類的發展是及其重要的,所有的科學都有第一性原理。任何學科都是由最初的第一性原理演化而來。第一性原理就是基石,通過歸納演繹法產生了所有的人類知識。 舉個栗子,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提出五大公設。公設一:兩點之間必可連成一條直線,公設二:直線可以任意延長,公設三:已知圓心及半徑可做一圓,公設四:凡直角皆相等,公設五: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僅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幾句話,之后幾乎所有的幾何學都是由這簡單的五條公設通過歸納演繹出來的,直到兩千年后的今天,我們學的幾何學依然是歐幾里得的幾何學。這五條簡單的公設就是《幾何原本》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是超越因果律的第一因,且是唯一因,同時第一性原理一定是抽象的。 判斷一本書是不是經典的唯一標準是看這本書是不是在論述第一因。偉大的著作都是在論述第一性原理。 《人類簡史》的第一因是“虛構的故事”,《經濟發展理論》的第一因是“創業家創新”,《國富論》的第一因是“看不見的手”,《物種起源》的第一因是“自然選擇”,《物演通論》的第一因是“遞弱代償”。 同樣的,偉大的人物也是在論述第一性原理。泰勒斯:水是萬物之源,德謨克利特:萬物是由原子論,亞里士多德:五種元素構成了萬物,雖然他們的觀點在現在看起來都是錯的,但是這些偉人是在用第一性原理解釋世界,這是多么美妙的思想。 三、第一性原理對我們思維的影響 中國文化是“技藝文化”,實踐在前,邏輯在后,是具象思維。 西方文化是“哲科文化”,邏輯在前,實踐在后,是抽象思維。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都是具象的,你可以想象這樣的場景。“日、暮、旦”,能夠想象這樣文字表達的具象意義。 西方的拼音文字是抽象的邏輯,是一種符號,沒有具體的象形意義,代表的是一種抽象的含義,比如:sun,如果不解釋,是無法從結構上判斷出代表太陽的意思。 因為我們的老祖宗幾千年的思維方式就是具象思維和類比思維,所以我們的思維方式更多的是具象思維。 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抽象思維,第一性原理一定是抽象思維,所以在重大的科學發展上,很少看見我們中國人的身影,這是由我們固有的思維方式決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