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一個人買鞋主要考慮什么,幾乎所有人會毫不猶豫地把款式作為選擇的主要因素。北京中醫醫院符友豐教授說:“因為雙腳上有60多個穴位,身體各個臟器的好壞都能在腳上反映出來,所以有人把腳比作人的‘第二心臟’。鞋是一件很重要的保健器具,穿鞋要健康和漂亮兩者兼顧,千萬別死要面子活受罪,否則那可得不償失了?!?/p>
像比較流行的極端的尖頭皮鞋,最長的尖頭長達10厘米,很受追求新潮女性的喜歡。符友豐教授說,這樣的鞋子穿在腳上,一旦腳趾被狹窄的鞋頭擠壓,血液循環將受到影響,極不利于身體健康。
符友豐還指出了穿鞋普遍存在的誤區。第一個誤區是目前市場上的牛皮鞋多于豬皮鞋,因為牛皮表面光滑而美觀,而豬皮的毛孔粗,有礙觀瞻,所以顧客選擇牛皮鞋的遠遠多于選擇豬皮鞋的。可從舒適、健康的角度看,豬皮鞋則更有優勢。符友豐說,正是由于豬皮毛孔粗,所以豬皮鞋更加透氣、除潮,讓腳感覺更加舒適。
近幾年流行的“松糕鞋”、“巡洋艦”等厚底、大頭鞋,許多人喜歡是因為可以增加身高,增加了男人味。可在科學上,這樣的鞋確實給身體帶來了負擔。有統計說,腳上重1克,身上重7克。穿厚重的鞋走路,人易于疲勞,而且累了之后腳關節會分泌出一種酸液,對人體健康不利。
穿鞋還有一個誤區就是有人認為穿高跟鞋走路容易腰酸腿疼,因此,很多人買鞋的一個標準就是鞋跟越平越好。事實上,平跟并不是最理想的鞋跟高度,一個人不穿鞋站著時,4/5以上的重力壓在腳跟上,這超出了其承受范圍,而鞋跟高度在5-6厘米時,腳尖承受2/3的身體重量,同時身體前傾,造成腳趾骨、脊椎骨變形。符友豐教授說,無論男女,最理想的鞋跟高度是2-3厘米。
相關鏈接
老人別一鞋包打天下
建議老人平時多準備幾雙不同類型的鞋,經常換著穿,保持鞋子清潔干燥的同時,也有利于腳部肌肉的放松。老人挑鞋子應遵循“鞋前寬、鞋中韌、鞋跟硬”的原則。即腳趾前至少要留出一厘米,預留足夠的空間讓腳趾活動;鞋子中段韌度適中,挑鞋時可以用手扭轉觀察,扭不動或可以扭成麻花狀都不行;老人腳跟脂肪墊變薄,緩沖能力變弱,一不留意踩到小石子,腳跟很容易疼痛,發生足底筋膜炎的幾率也會變高。
幼童不宜穿帆布鞋
一般孩子在十四五歲前,腳部都處于發育階段,骨骼尚未定型,所以在此期間,買鞋一定要充分考慮孩子的發育需求。選鞋時,鞋頭要圓不要尖,讓孩子的腳趾有充分運動的空間。鞋底稍硬不要軟,因為硬底鞋會減輕孩子的足底肌肉的疲勞。鞋后幫硬,且有海綿保護踝關節,如果太軟,孩子的腳在鞋中得不到相應的支撐,會使腳左右搖擺,易引起踝關節及韌帶的損傷,還可能造成不良的走路姿勢。(本文綜合自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