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癥概述 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又稱慢性腎炎,臨床發病以男性患者為多,多在青壯年期。慢性腎炎可由急性腎炎演變而來,一般認為急性腎炎持續—年以上仍未痊愈者,就稱為慢性腎炎。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根據其主要表現,分為下列五型:隱匿型、腎病型、高血壓型、腎功能衰退型及混合型。此病病因不明,病理變化多樣,臨床特點是病程長、病情逐漸發展。部分患者開始無明顯癥狀,僅體檢時發現蛋白尿或血壓升高。多數患者于起病后即有頭痛、乏力、浮腫、血壓升高、貧血等癥狀,全身癥狀除消化道及神經系統癥狀外,浮腫持續存在,多為輕度,以眼瞼及踝部指凹性浮腫突出。常出現難以緩解的中、輕度高血壓。尿常規可發現尿比重偏低,尿蛋白可持續存在,部分患者可有輕度貧血,血沉多增快。中醫學中沒有腎炎的病名,依據本病的臨床表現,可歸屬于水腫、血尿、腰痛、眩暈等范疇。 2病理闡述 中醫學認為外邪侵襲致使肺、脾、腎三臟受累,功能失調,是本病的基本病機。風邪外襲,肺失宣降;濕毒浸淫,脾不運化;濕熱內蘊,水道不能,均可以導致水濕泛于肌膚而發為水腫。而風熱侵襲、下焦熱盛、血熱妄行,則可以出現血尿。若肺、脾、腎三臟虧虛,加之外感、濕濁、瘀血等有形實邪,水濕不得溫化,則發為本虛標實之證,遷延日久,水飲凌心,成為嚴重的并發癥。 現代醫學認為其確切病因不明,一般認為此病是一種免疫復合物疾病,可由循環內可溶性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腎小球或由腎小球原位的抗原(內源或外源)與抗體形成而激活補體,引起組織損傷,也可不通過免疫復合物而沉積于腎小球局部的細菌毒素、代謝產物等通過“旁路系統”激活補體,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癥反應,即為腎炎。 3臨床表現 慢性腎炎臨床表現有水腫、血尿、高血壓以及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頭暈頭痛、腰酸腰痛、面色蒼白等癥狀,重者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甚至消化道出血,水腫較輕,多數只在眼瞼及踝部呈指凹性浮腫,但如高血壓日久引起心力衰竭,則可發生重度水腫,待數周、數月甚至數年后浮腫消退,腎功能往往已經變壞,血壓為中等度升高。 4灸治案例 溫針灸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9例 賀淑文 劉晶巖 常曉強 吉林中醫藥 2003,23(2):36 治療方法:取穴:百會(針),內關(針),關元(灸),氣海(灸),足三里(溫針灸),陰陵泉(針),三陰交(針),腎俞(針加灸),肺俞(溫針灸),脾俞(溫針灸)。手法:針用瀉法,每日1次,留針40分鐘,20次為1個療程。 治療結果:完全緩解2例,占22.2%;基本緩解3例,占33.3%;部分緩解3例,占33.3%;無效1例,占11.2%。9例中最少治療10次,最多治療190次。 補充說明 1.臨床資料表明,灸法對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浮腫、貧血等癥狀有一定改善作用。 2.在治療時患者還應隨時觀察病情變化,配合綜合療法,以免延誤病情。 更多艾灸知識、學習艾灸請關注微信jiudaotang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