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古愛竹,不但因為它形、色、音的自然美感,更因其剛勁挺拔、虛懷若谷的意蘊之美。本期,我們將繼續為您講述“竹景”的畫意與音韻,感受其中美好的文化意蘊。 畫意·移竹當窗 移竹當窗的本義是窗前種竹,也包含各種竹子景觀的框景處理情形,通過各式取景框欣賞竹景,恰似一幅圖畫嵌于框中,起到小中見大的效果,更有空間相互滲透產生幽遠的意境。若連續地設置多個窗口,游人通過一系列窗口欣賞窗外竹景,隨著視點的移動,竹景時隱時現,忽明忽暗,具有明顯的韻律節奏感。 畫意·青竹白石 在傳統園林中,古人喜歡用竹子與奇峰怪石,通過藝術構圖組合成景。唐代白居易有“上有青青竹,竹間多白石”的詩句,他的宅院竹林中便散點著奇石相映成趣。拙政園“海棠春塢”,高低錯落的湖石圍合成自然的樹池,池中一塊湖石挺立,旁邊配以一叢翠竹與之相依,整體構圖和諧,意味深長。 拙政園 海棠春塢 音韻·竹林聽風 “竹風聲若雨,山蟲聽似蟬”,竹林在風的作用下發出的聲響,有的類似蕭瑟優美,有的洶涌澎湃,各有不同的韻味,從而形成天然的園林聲景?!稄m山園記》中記述了這座園林的自然之趣:“宜風:碧篁白楊,琮殍成韻,使人忘倦”。園主人認為,聽風宜在竹林,琮垮清韻,俗慮頓消。 音韻·雨竹空濛 南唐李中《贈朐山楊宰》“聽雨入秋竹,留僧復舊棋”。在瀟瀟細雨中,透過窗欞,可觀雨滴落竹之動勢,可聽雨打竹葉之清音,煙雨繚繞,如空如濛。就像拙政園的“聽雨軒”庭院,軒后有翠竹、芭蕉,借雨打芭蕉、竹葉而產生的聲響效果來渲染雨景氣氛。 拙政園 聽雨軒 網師園 殿春簃 以竹造園,竹因園而茂,園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園因竹而顯。竹景,既有自然美的“形”,又有靈魂美的“意”,具有“形”和“意”結合的美妙意境,耐人尋味,意味無窮,百看不厭,直到今天,各地存留的古典園林中,依然處處可見竹的風姿。 點擊查看:詩情畫意的“竹君子”【上】 本文部分內容節選自:姜麗麗、蔡平、劉振《竹在蘇州古典園林中的造景應用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