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飛 宋澤錦 “我一邊手扶犁鏵,扶住了自己的生存之本,一邊手握筆頭,握住了自己的夢想之根。”在田野、山間、地頭,48歲的臨澧縣農民女作家宋慶蓮用詩歌和童話安頓著屬于自己的信仰和堅持。 2008年,宋慶蓮的詩歌集《犁女夢囈》榮獲第八屆丁玲文學二等獎。2012年,她的長篇童話《米粒芭拉》出版。 宋慶蓮從來不諱言自己的農民身份,“我是農民的女兒,我對腳下土地的愛已深入骨髓”。她說,她在做一個“田野上活色生香的夢”,希望有更多的讀者能聞到她詩歌中泥土的芬芳,欣賞她文字中的淳樸味道。 少女追夢 暗黃的臉上有少許皺紋,粗糙的雙手指甲縫里泥點若隱若現,記者眼前的宋慶蓮就是一個普通農婦。但她充滿陽光與活力的笑聲,讓人瞬間感受到她內心的豁達和熱情。 1966年,宋慶蓮出生在湘西古丈一個土家族家庭。因為家境貧困,作為長姐的她必須肩負起照顧3個弟弟的責任,直到9歲她才開始上學。小學4年,宋慶蓮每天把三弟捆在背上,牽著大弟和二弟去上學。很多時候,她都是背著三弟站在教室最后面聽課,三弟哭鬧時馬上背出教室,不哭時再背進教室。即使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宋慶蓮仍成為當時村里唯一一個堅持讀完高中的孩子。 湘西美妙的山歌和民謠,夜晚吊腳樓旁父輩們的童話故事,給了宋慶蓮最初的文學啟蒙。她從小喜歡寫作文,并夢想長大后當一名作家。高中二年級時,她開始在《長江旅游報》、《團結報》上發表散文和詩歌。 高三那一年,她就讀的學校改為職業高中,致使她無緣高考。這一年,她的詩歌《愛情使我雙膝跪下》榮獲全國情詩大賽一等獎。“沒有參加高考,這是我人生一大遺憾?!彼螒c蓮說。 重拾夢想 1992年,宋慶蓮遠嫁臨澧縣,這里是文人丁玲的故鄉,丁玲的故事更加堅定了她的文學夢想。 “當時家里唯一值錢的東西就是我從娘家帶過來的一大堆書。”此時的宋慶蓮不再是二十出頭的文學青年,而是一個要在貧困家庭里挑起重擔的妻子和母親。迫于生計,夫妻倆擺過地攤,開過雜貨店,種過平菇。輾轉幾年后,生活狀況才稍有改善。為此,她一度擱筆10年。 婚后生活雖艱苦,農閑時宋慶蓮仍然堅持讀一些詩歌、散文以及童話,充實勞作后的休閑時光。鎮上書少,她就跑到縣圖書館去借,為此見證了臨澧縣圖書館三代借書證的更換。這些年,她先后閱讀了上百部古今中外的名著,自學了《大學語文》、《詩歌基本原理》等課程。 2002年的一個深夜,宋慶蓮拿起了擱置10年的筆開始創作。隨著第一首詩《在生活的田野上播種骨子里的清香》發表在《星星》詩刊上,她一發不可收拾?!半S著知識的積累,心底創作的欲望越發火熱?!彼螒c蓮說,“白天要干農活,我只能每天早上5點起床開始寫作,寫到9點就要歇筆,開始做事?!?br> “不是不甘心鄉村山野平靜純樸的生活,不是不甘心女人的日子在平淡中度過,只是日子里的歌沒有被歲月埋葬,只是那顆跳動的愛心依然蓬勃,我眷戀著世界眷戀著朝陽,在生活的泥土里播種骨子里的清香?!彼螒c蓮這樣描述著自己的文學夢想,并給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取名為《犁女夢囈》。 “自己的詩歌立足腳下土地,寫的都是身邊人的故事?!彼螒c蓮說,去年11月,她曾到臨澧縣農民科學家沈昌健的油菜地,為他寫詩。 “沈昌健父子太不容易了,跟他們比起來,我只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根本不算什么。”同為農民,宋慶蓮深深感悟到,農民成事是一個多么艱難的過程。 不忘初心 “我覺得自己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心里一直住著一個快樂精靈,我想為孩子們寫點東西?!?008年,宋慶蓮第一部長篇童話《米粒芭拉》獲湖南省作協2011年重點作品扶持選題。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在萬分艱難的條件下她還能靜下心來進行童話創作,這是非常珍貴的人生堅守。”臨澧文聯副主席蔣國順這樣評價宋慶蓮。 創作《米粒芭拉》時,宋慶蓮的女兒正在上大學,丈夫在外打工,家庭經濟壓力比較大。為減輕丈夫壓力,宋慶蓮想帶著《米粒芭拉》外出,邊打工邊寫作?!叭说囊簧?,能找到一件自己喜歡做想做的事是很難得的,你就在家安心把童話寫完,錢我來賺?!笔钦煞虻膶捨孔屗诎肽陼r間里完成了這部童話的寫作。正是因為多年來家人對她創作的理解和支持,讓宋慶蓮在文學道路上越走越遠。 2012年,宋慶蓮的第二部童話《藍三色水珠》獲中國作協、湖南省作協2013年重點作品扶持選題。 創作之余,宋慶蓮最喜歡的還是看書。她不但自己看書,還帶動周圍的居民一起看書?!拔覉孕艜l散的光芒一定會照亮鄉村文化。” 2010年,她把自家樓下的一間臥房騰出來,辦起了農家書屋?,F在,書屋已有5000多冊書,前來讀書的村民也越來越多,這里還成為村里留守兒童的樂園。 今年,宋慶蓮打算把“農家書屋”擴展成“農家書院”。忙完手頭的事,她還將回到故鄉,開始一段支教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