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時間10月13日下午1:00(北京時間晚7:00),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美國民謠歌手鮑勃·迪倫(Bob Dylan),獲獎理由是其用美國傳統歌曲創造了新的詩意表達!”
消息一出,微博上又炸了鍋,不是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不是村上春樹,是美國民謠歌手兼詩人鮑勃·迪倫!雖然這結果讓人很意外,但不意外的是萬年陪跑王村上春樹又和諾獎得主鮑勃·迪倫一起上了頭條。 同情派 · 一個人是要有多少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才能最終獲獎? · 鮑勃·迪倫都得諾貝爾文學獎了,村上還在陪跑! · 山不轉水轉,兜兜轉轉幾圈了,為什么還是輪不到村上,心疼! 冷漠派 · 每年都有人為村上惋惜,可是他得獎就像把人民文學獎頒給郭敬明,怎么可能! · 我不懂一個沒有民族特色的暢銷書作家為什么可以年年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 · 難道那么多陪跑王,你們就只記得他么? 諾貝爾文學獎每年都會成為博彩公司關注的焦點,但在國內,無論誰最終拿到大獎作品再登暢銷榜首,都消耗不掉網友對村上陪跑的關注。回顧歷年熱搜,每一次諾貝爾文學獎公布后,“村上春樹再度陪跑”都能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得等量級的關注。 也許你讀過村上的不少作品,但巔峰之下,還有那些多次提名、同樣出色卻缺少關注的諾貝爾文學獎“陪跑者”。 米蘭·昆德拉 “壓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除了村上春樹,最被中國讀者熟知的“陪跑”當屬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了。這個曾獲捷克國家最高殊榮的作家,就這樣默默陪跑了十幾個年頭。 阿摩司·奧茲 “我們需要談論現在與未來,也應該深入討論過去,但有個嚴格條件:我們始終提醒自己我們不屬于過去,而是屬于未來。” ——《愛與黑暗的故事》 阿摩司·奧茲被認為是當今以色列文壇最杰出的作家,因為《我的米海爾》一舉成名,這部作品奠定了奧茲的國際文壇地位,而《愛與黑暗的故事》則被公認為奧茲巔峰之作。奧茲優秀的作品還真是不在少數,然而卻也擺脫不了諾貝爾文學獎陪跑的命運。 彼得·漢德克 “我醒著入睡了:我沒看東西,是東西在看我;我沒動,是腳下地板在動我;我沒望鏡中的我,是鏡中的我在望我;我沒講話,是話在講我;我走向窗戶,我被打開了。” ——《顛倒的世界》 這個奧地利的著名小說家被譽為當代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時,也是最具爭議的作家之一。2009年獲卡夫卡文學獎,2014年獲得國際易卜生獎,作為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之一,感覺與大滿貫也只差了一個諾貝爾文學獎而已。 菲利普·羅斯 “沒有任何東西得以恒久存在,然而也沒有任何東西轉瞬即逝。沒有任何東西轉瞬即逝,正因為沒有任何東西得以恒久存在。” ——《人性的污穢》 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1959年以小說《再見吧,哥倫布》一舉成名。他曾多次出現在賠率榜上,卻一直無緣諾貝爾文學獎。2012年,79歲的菲利普·羅斯宣布封筆,這意味著2010年出版的《復仇者》是他最后的一部作品。陪跑的命運哪有那么容易終結,好的作品才是讓讀者記住的根本。 北島 “是筆在絕望中開花/是花反抗著必然的旅程/是愛的光線醒來/照亮零度以上的風景” ——《零度以上的風景》 北島,當代影響最大的中國詩人之一,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之一。年年都是諾獎的熱門人選,今年再度登上諾獎賠率榜,然而遺憾的是北島也只能再次成為諾獎的陪跑者。 確實每一個諾獎冠軍的身邊,都有一群默默無聞的陪跑。 雖然鮑勃·迪倫最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我們仍感謝陪跑者又一年的諾獎之旅。 正經歷“7天狂歡+7天工作”的你們,周末不妨尋一本陪跑者佳作,難得一天靜心閱讀,體味24小時的慢時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