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加樹樁盆景的藝術(shù)價值和欣賞情趣,對一般樹根都要進行提根處理,使其基部顯露一部分造型有力、穩(wěn)健的根部在盆的表面,給人以蒼古雄奇的審美意境。一株樹樁盆景,不論是蒼老虬枝的樁頭,還是小巧玲瓏的微型盆栽,干基盤根錯節(jié),才更顯蒼勁古樸、自然而奇特。根系的裸露處理常用方法有五種: 1、提?。?/p> 定植時,將根系稍向上提起,超越盆石,并將部分根系沿根處盤結(jié)卷曲,用竹枝支撐固定,再用泥沙壅埋,并有意使其經(jīng)受日常的淋水和風(fēng)雨沖刷,使根系逐步露出土外。 2、深盆誘引根: 選取健壯易發(fā)新根的樹種,用一個深的簽筒盆,底部填放一層肥土,上面放人河沙,然后栽人植株,誘引根系向底部肥土伸展。每隔一段時期取出部分河沙,使根系逐漸裸露,最后將植株連底部肥土一起上盆,把側(cè)根向四周擴張,并隆起盆面,再用塑料繩綁扎固定在盆上(定型后剪掉)多接觸陽光風(fēng)雨,促使根的老化。 3、淺植: 采用淺盆栽培,將根基部側(cè)根有條理地露出盆土。 4、噴水除土: 用一膠管裝人自來水龍頭,擰開水掣對準(zhǔn)植株根部沖刷,根中所含泥土就可隨水流走,但注意一次不可露根過多,相隔一段時間可重復(fù)一兩次,這時植株部根自然露出。 5、挑根: 如地下根有一定長度時,可用挑針,將一定長度的根挑出盆面,根據(jù)樹樁形狀布置合理露根。 提根法通常用深盆高栽壅土法;深盆平栽水沖法;桶、筐狀砂上或砂石培根法。深盆高栽提根法,是樹樁栽植于盆中,在根部堆土,使樹樁基部高于盆沿但不外露,待樹樁定植成活。后逐年用竹棍由上而下掏去壅土,廣露根部最后定型后再翻入淺盆中。 深盆平栽水沖法,把樹樁深植于盆中,當(dāng)其成活后,在每次沖水時,有意識讓水流稍強沖擊樹蔸部,使泥土脫落樹根逐漸顯露,再行翻盆,粗根即可露出。桶、筐狀砂土或砂石培根法,則是用無底的木桶或無底筐將樹樁圍住,裝入河砂或砂夾小卵石并時常在桶、筐內(nèi)注入水肥,待樹樁的根部成活深入砂上下部泥土中時,再分若干次自上而下逐漸扒去砂石,每次間隔半年或一年,最后去掉桶筐后展露根部,再植入相宜的盆內(nèi)。 另外也可直接將樹根埋入地下提埂壅土,逐年去埂扒上,漸露根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