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社交|心理|人際關系 感 謝您每天傳遞正能量! 抑郁的人往往難以表達和滿足自己的需要。 這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從小自己的需要被忽視;也可能是小時候表達需要時就被大人否定,比如說“我餓了”,大人說“你剛吃過東西怎么會餓”,于是孩子沒有學會把握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長大后就不自信;還有就是當孩子表達自己的需要時,換來的往往是拒絕排斥,為了不讓自己受傷,就把自己的需求壓抑下來;最后,為了博得大人的喜歡,孩子學會不表達真實的自己,只表現出大人喜歡的那面,壓抑讓大人不喜歡的那面。這些所有正常而合理的需求不得滿足,人就難以感到快樂。 自信,字面的定義是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我認為很多由后天家庭環境因素導致的心理患者,從小并沒有建立真正的自信。 在咨詢中,這樣的來訪者很多。他們從小在父母的指責、評判、批評下長大,似乎怎么做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總能挑出不滿意的地方,對孩子鮮少肯定鼓勵。孩子即便學習成績不錯,各方面表現也很好,但這一切其實是被恐懼驅動的,總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得不到別人接納,對別人的評價非常敏感,也內化了父母的苛刻要求,對自己諸多評判而不接納。 自信還和自我價值感有關,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足夠好,有價值,就不會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很多心理患者缺失的往往就是這塊。當一個人覺得自己不可愛,沒價值,就往往表現出膽怯、沉默,和人交往不敢大聲說話,畏畏縮縮沒有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