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張氏 始遷祖甲八公,明初偕妻劉氏自江西泰和縣鵝公壩徙居湖南永州零陵胥字北鄉(xiāng)白塘,后又轉(zhuǎn)徙至西路孝悌鄉(xiāng),生四子:乙四郎、乙五郎、乙六郎、乙七郎。族譜始修于1916年。宗祠在白塘。至1948年,已傳20代,共1000人。
始祖百五郎,世居江西吉水,一說泰和。四世庚二郎,明初遷居湖南零陵縣煙竹山。八世彥和公再遷承平洞獅子口,復(fù)遷附近之溪流螺,成化元年(1465)始卜宅于今之蓮蓬塘,墾荒謀生。族人分布在江華、四川等地。清乾隆年間建宗祠于蓮蓬塘。族譜創(chuàng)修于1937年。至1948年,已傳19代,共900人。
遠祖浚公,南宋西蜀錦竹人,葬寧鄉(xiāng)縣溈山。其子?xùn)?,后徙居衡陽,后裔居長沙、衡陽、寶慶、永州、辰溪等地。三世孫朝鳳于宋理宗時在江西為官,遂落籍泰和縣,四世孫允從泰和縣遷居湖南沅陵,宋末復(fù)遷江西泰和。五世孫萬隆、萬盛、萬祥于元初從江西泰和再遷湖南,萬祥居衡州,萬隆、萬盛居祁陽、邵陽。萬盛孫誨繁遷零陵發(fā)元坪,為零陵始遷祖。清初,萬盛嗣孫有人徙蜀,歷代繁衍,成為蜀中望族。
原籍江西泰和。元末兵亂,玄貴攜三子避難來寧遠,長子萬一定居零陵接履橋;次子萬二定居寧遠大陽洞;三子萬三定居寧遠云潭。今大陽洞、云潭兩鄉(xiāng)約12000人。
始遷祖天元公,明末由宜章遷此。至1931年,凡6戶,男15人,女20人,共35人。
始遷祖文瑞公,清順治間由廣東四會遷來。至1931年,凡51戶,男87人,女63人,共150人。
始遷祖惟瑞公,清順治時自廣東四會遷此。至1931年,共45人。
長房始遷祖有財公,清康熙時由宜章笆籬堡遷來;三房始遷祖興逵公,清乾隆時由宜章遷寧遠魯觀洞,再遷藍山黃土嶺,至1931年,凡22戶,男81人,女65人,共146人。
始遷祖成繼公,清康熙時由廣東韶州府分此。至1931年,凡12戶,男23人,女17人,共40人。
始遷祖時樑公,清雍正間由呂陽遷來。至1931年,凡4戶,男14人,女12人,共26人。
始遷祖云龍公,清乾隆時來自江西。至1931年,凡11戶,男25人,女17人,共42人。
始遷祖振賢公,清嘉慶6年(1801)由藍山黃土嶺遷來。至1931年,凡5戶,男20人,女18人,共38人。
始遷祖開富公,宋末自江西永新縣宦湘,初居桂陽縣,再遷新田縣長信鄉(xiāng)司邊張家。宗祠在本村。
始祖開富公,宋朝自江西宦湘,居新田縣明義鄉(xiāng),傳至仁選公,卜居明義鄉(xiāng)張家灣。宗祠在長富。至1948年,已傳13代,共2000人。
始遷祖得圓公,宋朝時自桂陽縣遷居新田縣長富鄉(xiāng)社灣、榮邑、黃道坊、下寺洞張家等地。宗祠在長富鄉(xiāng)社灣。至1948年,已傳25代,共2000人。
始遷祖一榜公,清初由零陵縣因經(jīng)商遷居新田縣博大鄉(xiāng)崇高山。
始遷祖宗裕公,清初由零陵縣因經(jīng)商遷居新田縣情大鄉(xiāng)屏峰塘。至1948年,已傳10代,共50人。
始遷祖三錦公,清初自零陵縣因經(jīng)商遷居新田縣情大鄉(xiāng)楊干坪。宗祠在楊干坪。至1948年,已傳10代,共100人。
始祖浚公,宋孝宗隆興2年(1164)葬于寧鄉(xiāng)縣溈山,其后裔散居于長沙、寶慶、衡州、永州、辰州各地??PO翔遷江西省泰和縣。翔子允遷沅陵縣,宋末復(fù)遷泰和縣西山鄉(xiāng),元初遷來祁陽。在縣內(nèi)定居的有萬隆、萬盛兄弟和從弟萬純,其子孫分布在今邵東、衡南、祁東盤塘、永州和縣境芳名亭、絲塘沖、臘園、張公亭、白水等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