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上午,我在一個QQ群里談到,有很多證券類的書,其實都是垃圾。于是乎有網友私下問我,該讀什么樣的書?有什么好的推薦?提到推薦,這就真是讓人頭大三圈的一件事了。 “我眼本明,因師故瞎。” 這是禪宗祖師的一句話,大意是說,一個禪師悟道以后,發現因為師父的指導,原本明亮的眼睛,卻變瞎了。當然這個瞎了不是指真的瞎了,而是對于真理的分辯上出了問題,結果在成道的過程中走了彎路。 我之所以引用這兩句話,是告訴諸位,學習要靠自己,不要一味聽人推薦,每個人的因緣、造化、業力等等各不相同;或者說每個人的性格、愛好、特長等等的不同,別人適合的東西,你不一定就適合。 如同我之前舉的一個例子,知識是精神食糧,你是肚子餓了還是渴了,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自己都餓到胃出血了,別人還在給你推薦水渴,而不肯去尋找食物,或者看到食物也不肯吃,猛啃水,那不是在犯傻了么? 我一般不向人推薦,有些人以為我這是在使壞,或者賣關子。其實那里呀?我現在不推薦,你現在要罵我;我真推薦了,你將來會罵我罵得更慘。為什么?因為所謂的推薦,都是帶有個人主觀意識的,如果是不適合的東西,那就不是把人推上正路,而是推進了溝里。 掉進溝就很難再爬上來了,等爬上來,一切明白了,不罵才怪? 那么,既然不能推薦,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面對那么多的書,該如何尋找呢?以下幾個方面,供朋友們作個參考。我自2007年6月底入市以來,讀過不少證券類的書,曾經是每天在1-2本左右,最高記錄的一天,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的時候,《短線是銀》系列,從第一冊讀到第六冊。 雖然讀過不少的書,說句老實話,也沒從書上學到什么,但是得到了一樣經驗,就是知道那些書會是垃圾。按以下方法來分辯,“雖不中,亦不遠矣!” 一、從封面看 從封面來看,當然現在的書都是印刷質量比較好的,包裝也精美,從這一點難區分。尤其是有些書上印著某財經類名博,創下點擊率多少的,這個我們不要看,那個容易辦到,小兒科。現在要把博客搞得火爆不是難事,只要寫一些大眾化跳一跳或者踮一腳根就摸得著,能理解的內容,就很吸引人的眼球。例如用幾句簡短的話來蒙一下大盤,內容不要多,重點是一般人能讀得懂的就行。若是寫得過于高深,一般人不能讀懂的,那注定這博客不會火爆的。另一方面很多人心里最需要一個肯定的答案。反正股價是非漲即跌的,每天發幾次,給他們一個肯定答案就對了,亂猜也有50%中的幾率,只要中幾次不就是成大師了么? 當然,也不要被書名給嚇倒了,寫書的同樣有標題黨,我們重點要看內容。 我們注意幾個重點: 1.作者姓名 這里包括實名、網名、筆名等等,本來這些都無可厚非。但是有些網名或者筆名的,我們可以直接從這個名稱來判斷屬偽劣品,例如有些起鬼怪的名稱或禽獸的名稱的,這類人的書就直接略過吧。做人不好好做,要做鬼,或者要做禽獸,這類人有什么好學的?另外還有一些起動漫的名稱,一看就知道是一個2B青年,不用讀了,不會有什么高明的見樹。 2.注意作者名后面的這幾個字 ①著:這是作者原著的,作者應該是有具備一定水平的,這類書可以讀; ②合著:這個原則上是與著相同的,可以讀,但是要注意,有些書的作者是多人,這其中有的婆唱婆的戲,公哼公的曲,尿不到一個壺,即內容不整體,這類的只能作為參考書; ③編著:這類的不要讀,其實就是抄別人作業的,東抄西抄,湊成的書; ④主編:這類書一般是有一個編委會,將一些經典的方法編撰到一起,這類書原則上是可以讀的,但是要注意,盡量選擇一些老牌的出版社的書,如三聯書店的。 二、翻開扉頁 一般都有作者的簡介,這個不用多去看,更不用看到上面說得神乎其神的就想當然的,以為遇上真神了。 例如有些人吹牛吹過頭的,什么操盤手的;培訓過、指導過操盤手的,還有什么總裁、經理之類的。有些人是完全吹牛無上限的,有時候真想問一問他們:你們這么能吹,下巴是不是鈦合金鑄的?還有你家里人知道嗎? 我們翻開扉頁,只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就行了,因為這是站在出版商的角度來看的,他們是趨利的,一本書出來也是為了賺錢,銷得不好,就會賠本的,所以這幾個指標,雖然不一定完全可以看出問題,但也相去不遠。 1.版次:只有經典的書才會一版再版。所以凡是一版再版的書,是選擇的首選; 2.印數:無論是出版社也好,還是作者也罷,其實他們都是和尚吃齋菜——肚里有素(數)的,一本書到底能銷得如何,自己早知道,所以這個印數的大小可以看出一些問題。 三、首頁 有些內容簡介,這個先大概了解一下,切莫先入為主了,因為有的是專吹大牛的,與后面的內容貨不對板。另外還有一些請名人作序的,這個也不要嚇尿了,注意其中一種,有些名人作序其實是無可奈何之舉,例如有些就一句話,這書內容如何的好之類的。其實這是敷衍了事的。 四、內容 原打算從目錄來講,但發現這個會與后面的內容重疊,所以直接從內容上講。我們看內容之前,首先我們先了解幾個關于股市的基本內容。 1.技術分析的三大假設: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市場運行以趨勢方式演變;歷史會重演; 這個我們都知道的,所謂的技術分析應用就是基于這三大假設而來的,換言之,若站在科學的立場來看,所謂的技術分析,實際上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只是從歷史的經驗中來尋出一種高的概率而已,不存在結論的絕對性,只存在概率的高低之分。所以更沒有什么包漲必賺的說法。 那么這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凡是說有包漲必賺神技的,本身就違背了技術分析的原旨,不用說這類的直接否定了。 2.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是同等的重要,應該互相綜合運用。 這個有經驗的老股民都知道的,所以當書的內容攻擊貶低其中一方的,例如有些書的作者,開篇就反對基本面分析的,只標榜自己的神技,這類只會誤導人,少讀為妙。 3.完整的操作流程是選——買——持——賣 看一本書,若其內容不包括這完整的四流程,不要讀,讀了會落得個技術學不全。這種很麻煩,很多人要么一買就套,要么一賣就漲,再或者買到大牛股了卻在大漲之前扔了,皆源于技術沒有學全之故。 4.技術分析是沒有什么鐵律、定律的,但基本面分析的經濟學是有一些定律的。 這個我們要注意,經濟學方面的確是有一些定律,但是在圖表的分析,如K線、成交量等等的分析之上,是不存在什么鐵律、定律的,凡是有這種字眼出現的,不用讀了。 5.太多名詞、術語的書 現在有些寫書的喜歡標新立異,把一個簡單的東西,換一個名稱,然后就吹上天。這種的純是大忽悠,把簡單的事情搞復雜了,使學者背熟這些名稱都得累到汗流。例如有些把一些原始的畫線,硬要起幾個名稱;再例如有些把均線改個參數,然后起一個什么:生命線、工作線、機構成本線之類的。 我曾經就看到這一類這樣的情況,例如,我們都知道的20天均線,這是月線,代表一個月的成本。這也是系統自帶的均線,本來就不用去改參數的,系統自帶的參數都是前人的實踐經驗總經。但是有好事者換成如18天、21天、23天、26天等等,然后就起上各種名稱,大吹特吹,這是他發現的新“大陸”。實際上改這么一丁點參數,根本就沒有區別的,但是若是初學者,則很有可能就被誤導了。 同樣的是20天均線,更有好事者知道布林線的中軌是這個參數,于是乎又是大改特改,總之是越搞越復雜了。 6.真正實用的技術是簡單、直接的 這個一定要注意,真理一般都是最簡單的。例如我們學會十般武藝了,真的上陣殺敵,不可能十八般兵器全扛肩上,最終只會選擇最稱手的刀或槍了。打開一本書,它的內容若是: ①先從總的內容開始,例如操作只要注意那些重點,然后再講一些細節,告訴為什么要注意這些重點,那么這樣的書可以讀的。這類作者是良心作者; ②先從各方面細節的基礎講起,最后總一個精簡的總結,例如有些書的作者就可以寫一個特大的繁體贊來點了,他們在每一個章結的最后,有一個特別的小結; ③不斷的標新立異,搞出各種新花樣、新名詞;或者不斷的細節、粗節下去,又不見一個總結的,這種是坑爹的,不要讀。讀了難應用于實踐。 7.系列的書 一般分為兩大類,其中一類是可以讀的,一類則是不需讀的; 第一類:如從K線、成交量、指標、各種理論逐一講述的,這類書可以讀,作者也會較全面系統; 第二類:如第6所述,真正實用的技術是簡單、直接的,不存在什么初級、中級、高級的,那些都是忽悠,不用讀; 8.內容夾有賣軟件的不用讀 有些賣軟件的,寫書是最坑爹,他們往往寫一些基礎的笨招出來,然后你讀了感覺有道理,最后用起來就力不從心。這個時候他們就軟件登場了,會告訴你,炒股這活兒人力是不行的,軟件可以,比如我的軟件,然后演示給你看。 總之,讀了這類書,不買軟件就差不多是白學了;同性質的還有一些什么私募、會員之類的,也是同性的質坑爹派。 9.經典的理論,盡量讀原始理論的 愛讀國學古書的朋友,可能會有這種體會,那種原汁原味的經典讀起來就是感覺不同,后人譯述雖然白話文容易讀,但是已經是濃湯兌涼水,不是那個味了,而且差遠了。 在證券這個行業,很多經典的理論,雖有后人的所謂新講解,尤其是有的些有所謂的發前人之未見的那種,建議不要先讀,縱然是他發現真理了,若是我們有原汁原味的理論基礎,學起來也容易;換言之,若他所謂的發現是坑爹的,那也容易分辯。 10.大談什么機構、主力、莊家的書不要讀 這類書其實都是坑爹的,但是很可惜,如同蒼蠅喜歡臭肉一樣的,很多人就專挑這一類的,須知僅從一些盤面是無法搞清楚背后機構主力莊家的,況且一個小散戶,沒有那種大資金的操作經驗,也沒有那種環境下待過,是根本就搞不明白的。 真正的適用技術,或者說最適合散戶的技術就是趨勢分析,這個問題我在《如何假裝看到一只股的機構》中有詳述,這里就不贅述。總之有時候看到好象是有很道理,實際上是被趨勢分析的假象給騙了,只是換個名稱而已。 至于有些好象談項目運作一樣的,這種看似有道理,實際上只要從事過工程項目的朋友都知道,一個工程項目的基本運作框架都大體相當的,那么只要發揮一點想象力,寫一些書又有何難? 五、讀書方法 據我跟一些網友的接觸,發現有些人讀書學習是個大問題,特別是一些40歲以上的人,記憶力差了,又記不住。所以建議: 1.其實一本書只要花2-3小時就可以讀完的,因為證券類的書圖片多,文字少。所以讀最好是一次性讀完,即抽點時間一次讀完,不要今天讀一點,明天記起來再啃一點,或者邊做其他的事邊讀,這樣讀N次也是無用的; 2.我個人的方法是這樣的,供參考,先快速翻一次,知道大概內容,然后關上書,回憶一下書中講的是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再翻一翻,那么這一本書就差不多可以擱起來了。這是我的方法,諸們可以參考一下,不一定要這么做; 3.記不住內容的,拿筆記一記筆記,看完一章,這一章講的是什么記錄幾個字到日記本上,那么一本書讀完了,其大概的內容框架就出來了,就不會犯那種看完后面忘記前面的事; 4.不要抄書、背書,這種屬蠢癌晚期的做法; 書的內容是知識,不是技術,技術是通過知識來修練的。不要認為天天啃書就能啃出個技術來,那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認為讀了什么書就能成精,那是異想天開。所以不要把知識當技術。任何一本書,一方面有作者的保留成分,另一方面還有作者筆下無法表達的部分,所以讀一本書,都需要自己去多思考,不可以死記死背死學。那種是書呆子行為,不適合炒股的。 “過可須用舟,上岸不須筏。”書面的知識,只是教育學習的方便,并非實戰真功夫的究竟,讀書不要“著相”了,“上岸之后不用把船背在肩上的”。 佛祖說法49年,最后他說他沒有說過一個字。即是此意,留下的經典那么多,不是讓我們去啃好、背好就能成佛的。《西游記》里的師徒四人見到佛祖,佛祖告訴阿難,給他們上等的經。后來就出一個小插曲,先是阿難要紅包,接著就是悟空發現經書全是白紙無字的。這個可不是因為紅包給得不夠,阿難給他們假的,而是他按佛所說的,給了他們最上等的經。上等的是是什么?就是無字的呀! 所以,讀任何書,不要死啃文字,要不然就真的是書呆子! 開盤之中,一邊在看盤,一心多用所寫。時間倉促,水平有限,難免有錯論謬論,望高人不吝賜教! 祝君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