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綁扎與修剪 盆景樹木在不斷生長,如不加抑制,任其自然生長,不僅會影響其應有的美態,失去藝術價值,還會因為枝條無序生長,使樹勢十分紊亂、松散,失去層次,光照和通風不良,引起下部枝葉枯萎、脫落,更易遭受蟲害。花果盆景則果小色差。完全失去了盆景應有的內涵。因此,必須對樹木進行適時的綁扎和修剪,以保持技條平整、層次清晰,不使其長高長野(俗稱“長拋”),不斷完善、提高觀賞價值。 綁扎和修剪往往同時進行,常有“粗扎細剪”之說,即先將枝條綁扎使初步成形,再通過細致的修剪來進一步完善,但對于綁扎和修剪的運用對象應有所選擇:雜木盆景因其發枝快而多,通常以剪為主綁扎為輔;對五針松等因其不易發新枝,往往剪一枝少一枝,故應以綁扎為主修剪為輔。 中國盆景有各個流派,各地有各地的地方風格,流派不同攀扎修剪的方法也不一樣,作為業余愛好者而言,完全無須去加以深究,只要了解基本技法即可。  2. 摘心 是抑制樹木高生長,促使側枝平展,可摘除枝梢嫩頭。 3.摘芽 樹木干基和干身上都會生長出許多不定芽,應及時摘除,特別是榆樹、雀梅、六月雪等樹種,易生不定芽應及時摘除,以免徒耗養分。但對于個別缺枝部位的壯芽應注意保留,以培養成有用枝。 4. 摘葉 觀葉樹木盆景,其最佳觀賞期大都是在新葉萌發期,此時樹葉細小、或鮮艷奪目,或青翠欲滴,。通過摘除老葉可使樹木再次發出新葉,這就多了一個觀賞佳期。如榆樹盆景經過一個夏季的生長,樹葉老化,顏色灰暗,觀賞價值明顯降低,如果在立秋后將老葉全部摘除,半個月后新葉長出青翠欲滴。三角楓經過摘葉新葉長出正值深秋,細小的嫩葉呈臘燭紅色,十分美麗。但摘葉應注意選擇長勢強健的樹木,且一年之內亦不可多次摘葉,以免影響樹木生長。 
5. 修枝 樹木盆景常會生長出許多新枝條,為保持其美觀,應進行修枝。如何修枝可根據你對樹木盆景形態的愛好而定,通常可以修成自然形態,將枝片修整成云朵狀,如大自然中樹木的縮影。也可以修剪成中間略高,大小不等,外輪廓如瓜子形的枝片,視覺上比較秀美。應避免剪成圓形,一蔟一蔟好像一根竹桿上掛著幾個氣球,顯得十分呆板,甚至俗氣。修剪時,凡是簇生枝、交叉枝、內向枝、重疊枝、平行枝、徒長枝一概都要剪去。還有被稱之為“頂心”枝的枝條也應考慮剪去。需要加以說明的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亦可有選擇地留下一兩個分枝,以作為完善造型的需要。特別是剛完成造型后的一兩年內,常會發現原造型有美中不足之處,如有合適新發技條彌補,實在是求之不得的美事。 除了對樹木枝葉進行修剪,樹木的外輪廓也應進行適當修剪,使整個樹冠形成一個不等邊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既具穩定感,又顯動態美。 修剪時應留下2-3芽,將其余剪去。對小型盆景或發芽多、快的樹木也可酌情只留1-2芽。具體的下剪部位選擇在樹枝“芽口”前長度相當于枝粗的1.5-2倍的地方,這樣新發芽快,發出的芽也會比較粗壯。 
6. 綁扎 如前所述,綁扎是對造型初期樹木枝條進行藝術加工的最常用方法。對于已成型的樹木盆景,主要是在補枝時采用,或是經過幾年養殖后需要重新綁扎。綁扎的具體方法是將鐵絲(鋁絲或漆包線更好)的一端固定(一般應選擇在樹杈部位),然后緊貼枝條呈45。角進行纏繞至枝梢,然后再將枝條彎曲成兩個略有大小的弧形(先大后小),枝梢再略向前伸展,即所謂的“兩彎半”以形成一條優美的曲線。約經過三個月左右,對于大多數樹木的枝條就可固定,此時就應拆綁,否則“陷絲”太深會影響樹木生長,嚴重者會導致“失枝”。需要注意的是綁札用鐵絲的粗細要合適,細了固定不住,太粗又易將枝條折斷。對枝條進行彎曲時,應向將鐵絲拉緊的方向進行,并且邊扭旋邊彎曲,才不易將枝條折斷。一旦不小心枝條開裂可用電工膠布緊緊包裹,以待自愈。 
7. 修剪和綁扎時間 不同樹種有其不同的生長特性,修剪的方法和季節也就有所選擇。榆發枝很旺盛,但多剪易使樹勢衰退,一般每年修剪2次,特殊情況(如參加展覽或接待重要客人)至多三次; 可選擇在冬季和早春進行一次全面修剪,此時落葉樹木枝葉全部掉落,枝條充分暴露,枝條走向一目了然,修剪就可以得心應手;松樹盆景在這時修剪可避免流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