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的第一天,班上有一位小朋友特別的鬧騰,在課堂上又蹦又跳,整整一節課都沒有消停,老師提醒了多次也不管用。在接下來的日子中,這位小朋友雖然多次得到老師批評,但是并沒有任何的改觀。 一天下課,班主任將這位小朋友叫到辦公室,詢問為什么上課的時候不遵守紀律。這位小朋友在聽到老師的詢問后,竟然振振有詞的說:“我高興啊,高興不就應該又唱又跳嗎?” “可你現在是一名小學生了,上課就應該遵守紀律的。”班主任繼續耐心的開導這位小朋友。 “沒關系的,大人們和老師都說我有多動癥。”這位小朋友理所當然的說著。 不知道這則小故事,有沒有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重視呢? 家長或者是老師,總會給孩子貼上一個標簽。成績不好就會說,“這個孩子不是一個好學生”;淘氣調皮就會說,“這孩子一點都不聽話”;面對新的知識,理解的有點慢了就會說,“這孩子特別笨?!?/p> 家長或老師對于孩子的這種說法,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認定自己是這樣子 的,覺得自己反正也學不好,就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是變本加厲。 對于孩子學不會,老師不應該做這樣的事情! 在上面的那則小故事中,班主任面對這樣的問題,做出了下面的行動。 班主任當即否定了孩子的認知,“大人說錯了,你沒有多動癥。”。這位小朋友愣了一下,老師接著說:“你這么聰明可愛,一定會認真的聽課的。老師相信你?!崩蠋煹脑掃€是起到了作用,這位小朋友聽話了很多,而且老師還讓他當了勞動委員,管理班級的衛生。班主任也對于孩子的家長進行了多次家訪,一致認定要對孩子多鼓勵,發現孩子的優點。 一個學期下來,孩子有了很大的進步。 小編寄語:不要給孩子一個標簽化的東西,多鼓勵、多表揚。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