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末,大家今年的投資賺了多少? 這一年,全球整體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可謂內憂外患。內有年初A股兩次熔斷,外有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上的各種黑天鵝事件。在風險的威脅下,黃金成為今年最保險的投資方式,黃金價格這一年漲了15%。其他的投資渠道,需要一些運氣的成分。 這一年,網貸行業腥風血雨,殺的一片痛快。自年初到年底,從監管層到各地區,對網貸行業開始全面和透徹的監管。這些監管措施,讓一些平臺飄飄搖搖,走向萬劫不復。我發現,每當一個監管政策出臺或者相關小道消息透出來之后,投資者的心態就開始慌起來,他們拼命地想知道“XXX平臺靠譜嗎?安全嗎?會跑路嗎?”。 ![]() 實際上,在網貸投資中,關乎本金和收益安全的一是平臺的合規和安全性,二就是底層資產的安全性。第一點不用過多解釋,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平臺是不是正規的網貸平臺,網上對于如何分辨平臺合規與否的方式非常多,花心思翻翻專欄都能學會。第二點可能有些同學不太明白,底層資產指的是組成投資產品的每個資產流向,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是:你所能買到的投資產品都是通過包裝之后可以讓投資者直接夠買的狀態,就如同你在超市里買到的辣條,它的原料是小麥,小麥就是“底層資產”。 拋開不良平臺不談。底層資產是我們每個網貸投資者都必須關注的,它的穩健程度直接決定了我們能不能如期獲得應收的本金和收益。但是,由于多數網貸平臺的做法是把諸多底層資產打包成為一款新的產品,使得投資人沒辦法直接了解到底層資產究竟是什么。那么投資人應該如何了解平臺的底層資產是什么呢? 我們先要鬧明白網貸的本質是什么。借貸的本質是讓錢流通起來,把個人閑置的錢向需要錢的個人或者企業方面流通。 網貸平臺撮合需要用錢的個人或者企業,經過一些列風控措施發布這些借款標的,投資人根據自己的判斷,將自己的錢出借給這些借款人,從中獲得一定的收益。 ![]() 對于我們投資人來說,重點就在于“根據自己的判斷”,判斷主要依據兩點:一是還款意愿以及還款能力,二是借款的資金用途。這兩者可以根據借款類型進行判斷,不同的借款類型有著不同的借貸風險,這就是底層資產的構成方式。那么不同的借款類型,給底層資產會帶來什么樣的風險呢? 抵押類 如果你有一定的固定資產,最近遇到點困難繼續一筆錢進行資金周轉。你可以將自己的車子或者房子或者其他保值的固定資產進行抵押。如果借款人實在還不上錢,平臺則可以根據借款合同和抵押物的公正,進行變賣后還賬。 看到這里,可能會有同學覺得抵押類借貸非常穩健,可以安心投資,就算借款人還不上錢,也能因為抵押物的存在可以剛兌。如果這么想,就要小心了。如果發生借款人無法還款的情況,風控處理抵押物變現是最終的辦法,實際操作上,抵押物的處理周期很長,資金收攏較慢,造成投資人資金長時間站崗,最終受益也會因為抵押物的處置而難以保障。 信用類 年底時候,你因為雙十一和雙十二都剁了手,發現年終的時候沒錢回家。萬般無奈之下,你提供了自己的個人資料,打算借點錢回家過年。這種借款類型就是信用貸款,沒有任何抵押物,只憑個人信用貸款,就像電視劇《大宅門》里白七爺憑借白家信用貸款一樣。 這種借款方式,看似除了看不見摸不著的個人信用之外沒有任何安全保障。但是,目前信用大數據正在建立,信用借款的違約成本不止于違約金,違約后的信用污點是難以預計的高昂成本,這就造成信用貸的借款人不那么敢違約。 消費類 消費金融這個概念最近很火,也有很多的平臺正在布局消費類貸款。這類貸款通常都是借款人借錢進行消費,借款用途很清晰,同時,借款金額不大,如果出現逾期,平臺的壞賬金額不至于債臺高筑。 然而,消費類貸款雖然金額小,但是數量大。而且既沒有抵押物,也沒有信用作為借款保障,這造成了借款人違約成本很低,十分容易出現惡意逾期。不過,鑒于消費類貸款多發生在上班族當中,如果借款人有穩定工作,其風險系數還是很低的。 就投資人來說,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同時,本金和收益的按時兌付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在對比底層資產后可以發現,在大數據的影響和整體體系的完善下,信用貸將逐漸變成最為安全的投資產品。相比之下,傳統的抵押業務,好像就不那么適合網貸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