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是中國歷史 上大動蕩大轉變的時期,半半封建社會的終結階段。
1912年1月至3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為臨時憲法,南京為臨時首都。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完成二次北伐,攻克北京,改北京市為“北平特別市”(簡稱“平”),并立南京為首都(簡稱“京”)。1937年,日本先后攻陷華北、淞滬、南京,占據中國大量領土,國民政府被迫自南京遷往重慶,展開十四年抗戰的后八年全面抗戰。
紫砂款從民國中期至解放初期逐步使用'中國宜興'、'陽羨紫砂'。'宜興紫砂一廠'等款章,使用中國宜興時就加了制盆人的名,如:陸錫強制。陸錫強(1906-1978年),清-民國年間-新中國制陶大師。擅長制作大型花盆,造型別致,精巧可人,既是花盆,又可供藝術欣賞。
紫砂款從民國中期至解放初期逐步使用'中國宜興'、'陽羨紫砂'。'宜興紫砂一廠'等款章,使用中國宜興時就加了制盆人的名,如:陸錫強制。陸錫強(1906-1993年),清-民國年間-新中國制陶大師。擅長制作大型花盆,造型別致,精巧可人,既是花盆,又可供藝術欣賞。
陸錫強充分利用紫砂材料獨特的質地和顏色,均帶有明清朝技藝的特點,創作了龍、鳳、金魚、鳥類等等,藕、荸薺、蘑菇、胡桃、花生、板栗、菱角、扁豆等仿真果品,栩栩如生,幾可亂真,深得人們的喜愛。一技之能,間世特出,自百余年來,諸家傳器日少,故其名尤噪。一只45cm左右乘30cm(圓30cm)多的陸錫強制綠砂紫砂盆80年代已過5位數,當時平均工資也只有120元。
因當時制作紫砂壺處于蕭條期,許多技能精湛的制壺高手就不得不制盆了,如沈漢生、范洪泉、周桂珍、程輝、潘持平、毛國強、陳國良......等等。
就那特定的年代生產出許多優質花盆,可別小看沒落款的花盆,其中有出自名家高人之手。其中一等品都出口到日本及東南亞市場,二、三等品供應國內市場,因此,文革時期的紫砂精品花盆現在在市場上少至又少。一只50cm左右乘30cm多的大器《阿平》款,80年代私人買賣時開出的價已是5位數。
還有一說:就是每一制盆者的工作號,也是檢查制盆者質量的評審依據。燒制出來后,質量好壞無法查出誰制作的;而采用了一種方法!是當時檢驗盆的標志。
現代紫砂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