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一個企業家的管理狀態,還是有一些波動性的,精力并不一定一直是那么充沛,有的人受到挫折會松懈一點,也可能強化一點,有的企業很好的時候也會驕傲一點,很多企業犯錯也在這個過程當中。
你經營企業30多年,從領導者的精神狀態來講,是一直那么穩定,還是你也受到過困擾,有過苦惱,要自己調整?你用什么方法調整?

對我困擾的事情大概是這么幾個方面:
第一是身體狀況。我從1987年第一次被人騙了以后,中間大概有十幾天才把錢追回來,那十幾天就是日夜煎熬,從那以后開始有頭疼的毛病,又因為工作過于繁忙,然后就完全不知道勞逸結合,主要還是頭疼、頭暈這些毛病。帶著病還要堅持工作,這是不愉快的,你也沒有辦法跟別人說什么。
第二個不愉快的事情主要是政策問題。原來政府的政策在中國加入WTO以前,有一套計劃經濟規則,但是你要做的事情實際是和它發生碰撞的,經常會踩在“紅線”邊上,在這當中必然受到一些政府的質疑,也有一些政府官員對你有一些要求,為了讓自己的企業安全存在,你還真不能跟他怎么樣,這些事情多了,就會讓你覺得心里不舒服。
還有就是內部的人事關系問題。當然現在不存在了,因為我的同事們,我們是自己互相自愿結合的。因為我強,胳膊粗,我可以理順,但是這個過程當中也是有不舒服的,很多人胳膊沒有我那么粗,弄不順,這也是做企業不舒服的地方。我心里主要是這么一個理念,1984年前我在接待組工作的時候,就是覺得郁悶,就是覺得有能力使不出來,今天你走這個道路,是你自己選擇的,環境這樣已經很不錯了,你真的不能把環境想得太理想化。因此這是你選的路,你知道這不能理想化,所以你就能夠用很好的心態接受這個通路。然后你怎么對待選擇的這條道路,這里面也有方法。最煩的時候,就是要把事情擱下,靜下心來去重新考慮。
我工作之后很多年沒有看小說了。有一次生了大病,我在此期間看了三卷本的《曾國藩》小說。這本書是唐浩明寫的,書里講了曾國藩也有這個特點,打完仗以后點上一炷香慢慢在那坐著靜思,他沒有說具體靜思是什么,我想應該是靜思整個過程。所以不管你是不是打完仗復盤,心中煩亂的時候,就是要靜下心來慢慢想,重新思考整個問題。
很多事情是不能輕易馬上做決定的,我有一句話在內部講,他們 一聽就懂,就是“要把嘴皮子磨熱了再做”,不是說我一講,人家不理解,我再講,慢慢勸說人家理解;而是我說的會受到人家反駁,反駁過程我再重新思考一下這個想法對不對?經過幾次“嘴皮子磨熱”再做。每一次“磨熱”被人反駁了,你又會去想。所以我覺得去想事本身,應該是一個企業家必須具有的能力之一。不然的話你會完全沉陷于事物之中。
沉陷于事物之中,你就會永遠麻木。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當年我做漢卡的時候,如果我永遠忙,我就會考慮漢卡指標怎么不斷提高,其實到最后由于存儲器能力擴張,操作系統能力擴張,就把這個取消了,你如果還在那樣做,但產品存在的基礎已經沒有了。所以你要一邊干活一邊思考,你就會關注到重要的東西,能夠為下一步工作事先謀算。就這樣一邊做、一邊總結經驗,你就會養成一個習慣,干一段空下來想想。現在我想事情的時間很多,不僅僅是公司的事情,也對人生想很多,回過頭來想事很有意思。也有一些人說要向前看,回過頭的事不要想了。我覺得為了往前看得更好,所以我要回過頭看看。
摘自企業管理雜志;如涉及版權請告知,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