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是唐堯帝的初期都城。《帝王世紀》載:“堯始封唐(河北唐縣),后徙晉陽(山西太原),及為天子都平陽(臨汾)”。《道地·五帝都》記:“堯始都于唐,后徙晉陽,即位于平陽”。《元和郡縣志》述:“故唐城,在今晉陽縣北二里,堯所筑”。《通典》講:“今之并州,古唐國也,昔帝堯為唐侯所封之國”?!秶汲怯洝愤€說:“唐國,帝堯之裔子所封”。郭沫若主編之《中國史稿地圖集》,將太原標為唐堯第二代都城。 距今4000多年前堯王所筑的唐城被后人稱為故唐城,故唐城遺址位于我市晉陽古城遺址北和晉陽湖以南,向南延伸到晉陽城內。棘針村有城墻地,地面下有城墻夯土,埋藏著故唐城遺址。據《史記·正義》引《括地志》記載:“故唐城,在并州晉陽縣北二里”,《城記》云“堯筑也”。 南北朝·徐才《宗國都城記》記載:“其城南半入州城,中削為坊,城墻北半見在”?!短尽芬斗街緢D》:“古唐城,陶唐氏居之,其存者五百步?!惫侍瞥沁z址與史書中記載的故唐城完全吻合。 “大魏興和二年”空心磚 我出生在晉陽古城遺址上,離故唐城遺址不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經常經過故唐城遺址,只見故唐城遺址的地勢比周邊高約數米,上面長滿了酸棗樹,由于酸棗樹上長滿了棘針,當地人稱圪針柭,人們將此地的村子稱圪針窩(棘針村)。1957年羅城村東的汾峪沙河向南擴100余米,人稱新沙河。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公社化、農業學大寨、平整土地園田化,挖掉故唐城遺址上的圪針柭,開墾為農田種了地。將舊沙河的北堰至舊沙河的河心攤平,用小平車把土推到故唐城周邊,使故唐城遺址與周邊成為一個平面。從此地面上人們再也看不到故唐城遺址。 據《帝王·世紀》記載:“堯始封唐,后徙晉陽,及為天子都平陽”。 原始社會末,我國黃河流域陶唐氏族的部落首領,即三皇五帝之一的堯姓伊祁(字陶唐氏,簡稱唐堯),唐堯于公元前2377年出生在今河北省唐縣堯山即順平縣之伊祈山。公元前2353年其兄帝摯將帝位讓給堯,堯擔任部落聯盟領袖后,因水患,遂帶領陶唐氏族的部落趕著牛馬羊群徒步來到山西境內,尋找生存的優勢地勢。從河北唐縣沿著滹沱河向西經太行山,又經烏河、溫川河、楊興河來到了太原盆地的晉水之陽居住下來,修筑唐城。故唐城是堯王從河北來到山西,在山西第一個建都的地方。即《漢書·地理志》中記載的:“晉陽本唐國,堯始都于此?!?/p> 后來周成王封他的弟弟叔虞為唐國侯,都城在故唐城。叔虞的兒子夑父因唐國境內有晉水將唐國改為晉國。李淵繼承祖父、父親爵位唐國公,建立朝代稱唐朝。美國華人居住唐人街等等,這些與故唐城有關的唐就這樣被延續了下來。因此堯王初都故唐城是唐之根,唐國改晉國的晉之源。不過關于故唐城問題:歷史文獻資料中有記載,但一直以來沒有得到考古證實。2013年,在蒙山大街改造過程中,發現一段城墻(緊臨路北),經考古發掘解剖,認定為漢晉時期,首先明確與文獻記載中的故唐城時代不符。但此區域屬于學者們所認為的“故唐城”范圍。由于發掘面積所限,此段城墻與晉陽城的關系及性質還不能確定,如有可能,再選取一處進行發掘解剖,進一步驗證和了解城墻的時代及性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