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觀國學日報 名士風流 “名士風流” 出自《后漢書》:“漢世這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 “名士”指恃才放達不拘小節(jié)的人,“風流”指風度和習氣;魏晉時期的書生文士崇尚玄學鄙視禮法,故后世多以'名士風流'或“魏晉風度”來形容有才學而不拘禮法,放達而又瀟灑的精神風貌。 本期四觀國學日報為大家解讀“名士風流” 長期的戰(zhàn)亂,離愁,太輕易的生離死別,妻離子散讓魏晉人意識到生命的短暫和可貴;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正是這樣的感慨;這一時節(jié),各種張揚的,個性的,甚至夸張的生命個體被重視,被渲染,被接受;《世說新語》是這個時代的最好畫像。 混亂而痛苦的社會現(xiàn)實,讓當時的名士們思治而不得,而曹操為消除異己,又痛下殺手,“孔融死而士氣灰,嵇康死而清議絕”,殺雞駭猴的結果,是魏晉文壇不再有文人的噪音,名士風流,第一眼便是血染的風采。 風流名士們無視功名利祿和富貴,內心曠達,形跡放浪,反映了整個時代對傳統(tǒng)禮教的挑戰(zhàn);由于對政治忌憚,專談玄理的“清談”之風盛行,而清談的內容主要是《周易》、《老子》、《莊子》這“三玄”,突破了獨尊儒術,又結合了儒家和佛教思想,達到哲學上的一個高峰。 “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縱酒佯狂,經常是抬棺狂飲,且身上一絲不掛,人見均嗤之,他卻反唇相譏:我以天地為房屋,以房屋為衣褲,你們干嗎要鉆到我褲襠里來呢?這些名士們煉丹服藥,穿衣喜寬袍大袖且經久不洗,甚至“捫虱而談”在當時也是件高雅的舉動。 唐寅落魄窮困一生,但狂傲不拘;數(shù)百年來,他被演化成到處尋花問柳的花花公子,風流快活,其實,這一切都源于他那枚“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圖章;“風流”本指自由無羈的精神世界,卻被后人移植到褲腰之下,難怪當今未有真狂士,皆把下流當風流。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四觀國學交流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