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對我而言,是很有意義的1年,主要原因是正式開始管理一只股票型私募基金-盛冠達股票量化2號.這個基金于今年7月21日資金到位開始投資,到昨天收益率達到了30%,跑贏多項指數(shù)。大致看了下這個業(yè)績,在雪球最近半年的私募業(yè)績中,應該可以排到前3名。而自己的測試資金從4月份就已經(jīng)啟動,實際今年總體收益率達到40%多,會更高一些。 我和雪球負責人聯(lián)系過,想把這個基金凈值在雪球上公布出來,可惜托管方是國信證券,與雪球方面沒有合作,因此無法在雪球上展示,等到之后條件成熟后再考慮吧。 今年,我個人的投資理念也有了更多的變化,在A股,對從之前的只注重公司基本面,到更加注重量化分析。 價值投資仍然非常有效,不過額外收益相當有限。在A股整體估值偏高的情況下,尤其如此。除開可能算是低估的銀行,其他企業(yè)的估值很少有10倍以下PE的。在這種情況下,在A股依靠價值投資,獲取非常好的回報,確實很有挑戰(zhàn)性。 如果從更多層面去考慮A股的特點,比如市場的有效性較弱,題材和重組概念當?shù)溃山环浅;钴S等等,再用量化的角度去分析,就可以獲取額外的收益。舉個簡單例子,僅僅只是選擇股價某一個時間段跌幅最大,同時成交量最低迷的公司,不斷輪換持有,就可以獲得不菲的回報。又比如說,即使在藍籌股中,選擇波動性最大的一類股票不斷低買高賣,而不是依靠傳統(tǒng)的低市盈率,低市凈率和高分紅率的股票進行輪換,收益率也要高很多。 總體來說,目前A股是量化投資的天堂。一些策略,在美股和港股玩不轉,但是在A股卻可以大放異彩。 摒棄主觀交易,不打嘴仗,以大量的數(shù)據(jù)為基礎進行決策,多策略量化投資,比自己拍腦袋決策要科學的多。拿著過去10年的數(shù)據(jù)為基礎做出的決策,通常情況是好過自己去設想一個可能被證偽的想法要好的多。 2017年,期望能夠再上一個臺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