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親們,新一年的努(kong)力(bu)工 (xi)作(ji)又開始了吧?
很多人淚別了 2016 年,又在朋友圈里給自己定下了新年新目標:
做更好的自己
要為自己帶鹽
要不是隔著屏幕,堂主真想當面質(zhì)問他
超市里的鹽包括加碘鹽、低鈉鹽、烤鹽、腌制鹽、涼拌鹽、竹鹽、菇鹽、加鈣鹽、加鋅鹽、加硒鹽……
話說,這么多種,請問你要帶哪一種?
為了避免你們帶錯鹽,堂主也是操碎了心,今天,就把這些鹽一個一個講清楚。

大家通常買的幾乎都是加!碘!鹽!
這是因為我國絕大多數(shù)居民都缺碘,所以需要通過食用加碘鹽來確保碘的攝入,從而預防碘缺乏疾病。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人均鹽每日攝入量應該在 6 克以下。(超標的可以去面壁思過了)
但是——
如果是患有甲亢、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患者,因為治療的需要,要根據(jù)醫(yī)生的囑咐來決定不吃還是少吃加碘鹽。
當然是為了不適合加碘的人而存在。
但是堂主啊,無碘鹽很難買到啊。
那就自己 DIY 啊,把碘鹽用鍋爆炒,加熱會把碘揮發(fā)掉(酷炫)。
這是因為現(xiàn)在生產(chǎn)加碘鹽,所用的碘是碘酸鉀,用高溫處理,是能夠去掉很大部分的。

低鈉鹽被謠傳成了「送命鹽」,變成了「鹽紅」,幾乎都聽說過。
所謂低鈉鹽,是以加碘鹽或無碘鹽為基礎,添加了氯化鉀(有的還加了少量氯化鎂)。
雖然看起來三角 / 四角關(guān)系復雜,但在一定的程度上,還是降低了鈉的攝入,這對于血壓偏高和慢性病患者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擇。
但是——
高溫作業(yè)者、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及服用降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等不適宜高鉀攝入的人群就要慎重食用了。
堂主溫馨小貼士
▼
鈉攝入量高(> 2 克/天,相當于每天 5 克食鹽)和鉀攝入不足(低于每天 3.5 克),容易導致高血壓,增加心臟病和腦卒中風險。
和之前的高鈣奶一樣,真的只是一個噱頭,本質(zhì)上還是加碘鹽。
雖然確實含有重要的礦物質(zhì)營養(yǎng)素,但是,每天最多才吃 6 克,能補充多少?
好比,桂花糕里加了桂花,喜歡植物的朋友還能指望吃出一顆樹嗎?
不過它并沒有昧著良心提高價格,當作普通鹽,吃吃就好。
但是——
參考加碘鹽的「但是」。

本質(zhì)上還是加碘鹽。
不過,它們在外觀和質(zhì)地上差別會很明顯的。
大顆粒狀的鹽:也就是常說的粗鹽,適合腌制用;
細碎的鹽:因為比較容易溶解在菜汁里,更適合涼拌。
但是——
還是參照加碘鹽的「但是」。
可以把它們歸為風味鹽,名字讓堂主覺得很小清新。
竹鹽有個好處是,含有的菌類成分和谷氨酸鈉提供鮮味的同時,還部分代替了氯化鈉,也起到了減鈉的作用。菇鹽的價格一般也稍微貴一點。
如過喜歡在菜肴里添加風味的話,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
還是還是參考加碘鹽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