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oot id="ukgsw"><input id="ukgsw"></input></tfoot>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未來已來,初心不改:互聯網 時代職業律師的變與不變

       法學小笨笨 2017-01-06

       

      文/張詩偉 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本文整理自作者在西南政法大學首屆創新創業大講堂上的演講,本文略有刪節


      在互聯網+的時代,許多行業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沖擊,這也讓身處法律行業的我們感到些許危機。但是,互聯網沒有改變法律服務的本質,律所(尤其大律所)、職業律師不僅不會退出歷史舞臺,反而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為此,需要善用互聯網為律師業、法律業賦能,把互聯網+法律轉變成法律+互聯網。


      法律服務業的互聯網+的上半場結束了嗎?


      我1994年上大學開始學習法律,1999年開始從事律師工作,中間考取法大民法專業研究生,三年后留在北京又繼續從事律師工作至今,如果說這二十多年一直在堅持做了一件事情的話,那就是法律:一直在研習法律,一直在實踐法律,一直在思考法律。這法律,既包括有字的紙上之法律(law in papers),也包括無字的活的法律(law in action)。這份職業我們把它叫做律師。律師當然首先是一個職業,更是一種比較強調專業精神的法律服務行業。大前研一說過,專業精神就是“控制自己的情感、理性行動,具備專業知識、技能和較強的理念,以客戶為第一位,具有無窮的好奇心和永無止境的進取心,嚴格遵守紀律”,這句話對律師業的專業內涵和服務本性實際上都非常貼合。


      在我開始做律師那會,互聯網還處于萌芽的狀態,整個律師業還處于前互聯網時代,根本看不清互聯網對律師業有多大影響,而今天已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在我們法律服務業還沒有完全蘇醒過來的時候,大佬們就喊,互聯網的上半場(也就是“連接”)已經結束了,下半場是AI,也就是人工智能。上半場的“連接”是什么呢?比如京東、淘寶構建的人和商品的連接,微信構建的人和人的連接,百度構建的人和信息的連接,滴滴構建的人和交通工具的連接等等,能想到人與外物的連接似乎都連接完了,只剩下萬物互聯(Internet of Everything)。很多法律從業人士聽了“上半場已結束”的話很是誠惶誠恐,感覺還都沒有進入互聯網怎么上半場就結束了,那專業服務下半場還要不要,很有種被拋棄或被淘汰的感覺。但在我看來,所謂“上半場已結束”可能只是針對前面幾種普通的互聯網行業,特別是商品和知識含量低或標準化程度高的服務業或信息業,而對于法律服務業,尤其是中高端法律服務業,互聯網+的上半場可能才剛剛開始。


      我的理解是,法律服務業由于其高知識性、高度非標準化以及依賴于人際溝通的特性決定了其可能是最后一批全面互聯網化的行業。所以有所謂現在熱炒的法律人工智能AI將徹底導致大型律所或律師職業消亡以及職業律師轉向純粹個人執業的說法我覺得為時尚早。相反我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大型的律所以及職業律師不僅不會失業和消亡,反而會更加興盛和忙碌。


      選擇增多,為什么還要做職業律師?


      對于目前在校的法科生來講,將來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如果僅限于法律職業的話可以去公檢法以及體制內其他單位,也可以去國內國外繼續攻讀碩士、博士,甚至博士后,最后走上學術的道路。我心中也曾有個純粹學者夢,但種種機緣陰差陽錯選擇了律師道路而結果可能無法挽回了。當然,你也還可以做公司法務,一步步努力從法務經理做到法務部總經理、法務總監,更進一步還可以做到總法律顧問、副總裁等位置,將來隨著法律和法務地位的提升,你甚至有可能像國外法務一樣坐上CEO等最核心的決策位置。當然,你也可能完全放棄法律行業而嘗試其他行業,比如去做嚴格來講與傳統法律行業關系不大的創業,目前比較流行的當然是互聯網相關的行業,我認識很多從律所出來創業的,有自己嘗試做一些法律或金融相關的互聯網平臺O2O、法律電商、大數據分析、自媒體的。還有一些就完全脫離法律的苦海轉身從事與傳統法律行業完全無關的行業,比如開花店、書店或咖啡館的,或者經商、辦實業等等。法律人放棄法律行業做得最成功的,可能就是比爾蓋茨了。我們中國有沒有?可能就是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


      但我還是固守我的保守立場,我認為做律師,對于學法律的人來講是專業最對口的創業道路,而且還是創業成本最低、風險最低的方式。為什么這么說?


      首先,你可以獨立承擔這份職業的責任和風險。就職業律師而言,從應聘到接到offer加入律所的第一天開始,你實際上某種程度上就已經成為民法上的人,你對自己的職業命運享有在法律法規政策允許的框架下充分的意思自治的權利,你自主決定也自己獨立承擔風險和責任。你從一無所有的小菜鳥到成為大所的合伙人完全取決于你自己的努力。個人看來,做職業律師不需要你天賦異稟頂尖聰明,后天的努力對于一個律師成長所起的作用遠遠大于先天的賦予,你可以自主選擇自己的興趣領域,你只要持續不斷地努力,能力就可以得到不斷提升。同時,律師由于自帶生產工具,重新啟動幾乎不需要什么資金成本,只要你足夠優秀但在原單位得不到承認、待得不開心,你可以換一個單位甚至干脆自己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辦個事務所,自己承認自己,活出自己,也是做律師另外的一個好處。這是你可以把握控制的,其他行業可能未必能如你所愿、順遂你心。當然,前提是你必須足夠優秀,因此根本不用擔心短期或中長期的案源和客戶問題。


      第二,職業律師的收入和付出在很大程度上是成正比,而且收入也相對市場化、相對體面。也許,在其他行業或公司、機關里,你的待遇成長空間受到公司機關體系制度的制約。你可能一年干下來身心俱疲,但更可怕的是付出還得不到領導認可,收入和付出遠不成正比。但我覺得做律師不會這樣,至少這種狀態不是持續性的。在律所里,律師是業務人員,是利潤中心,是律所最寶貴最核心的資產。做律師的好處就是你的付出和得到,兩者是強正相關關系,雖然未必直接體現為即期的物質利益。


      另外,律所內的人際關系相對簡單。這也和律所相對簡單的評價體系以及人事關系有關,律所評價你的最核心的因素就是你的業務能力、業績績效,相對而言可能沒有那么復雜的公司政治或人事關系等因素。


      也許從跨入律所第一天起你除了頭腦里學到的法律知識可能什么都沒有,沒有錢、沒有關系,更沒有經驗、沒有客戶,但是你經過五到十年的歷練,你的業務經驗與日俱增,活兒干得又好又快,客戶很滿意,你團隊的合伙人和小伙伴們也很認可你,你在某種程度上就建立起自己在所內或所外的市場聲譽和品牌,這個時候如果你也樂意和大家繼續合作并承擔更大的責任,那么你必將成為合伙人。


      當然,如果因為種種原因某個所一直不夠承認、認可你,你待著不開心或你對新興法律服務市場獨具慧眼見人所未見,你可以換個地方甚至自創所去大展拳腳實現你更大的抱負和使命。表面看你是在那一刻才開始真正創業,但其實你的創業過程從你加入律所第一天起就開始了。在這個意義上,對于法律人而言,律師是最適合自我奮斗和自我實現的職業,也可能是最適合白手起家的行業。


      小菜鳥快速成長有跡可循


      如何做好一個律師?從主觀條件來講,首先你得有個好身體,而且你得熱愛這個行業,你還得具備基本的悟性。從客觀條件來講,一開始要選擇一個好的平臺和好的團隊也非常重要。就具體做事而言,認真細致是起碼的要求。俗話說,“魔鬼都在細節當中”,律所、律師因為盡職調查不仔細或者合同條款細節問題疏忽而被告上法庭并承擔巨額賠償法律責任的案例并不少見。對于一些基本常識性的事情犯低級錯誤或者重復犯同樣的錯誤通常來講都是不可容忍的。更進一步而言,律師不僅要研究法律還要待人接物,不僅靠智商還要靠情商,不僅靠個人專業技術,還得要團隊合作,因此善于溝通和團隊精神也非常重要。當然,你如果想走得更加堅定走得更遠,那你得真正熱愛法律,更進一步讓法律融入你的血液成為你的信仰,才不會淺嘗輒止或者一蹶不振或如浮萍般漂浮不定。


      1.律師是工匠,但也不僅僅是工匠


      其實很多人都提到,做律師跟做手藝、做工匠的很類似,你有一門好手藝,走遍天下都不怕。當然,做律師確實不是一門普通的手藝,它尤其強調人際的溝通,這種溝通需要你與人打交道時保持開放心態并注意技巧。而社會復雜,各種類型各種素質各種脾氣的客戶都有,你還都得小心翼翼侍候著唯恐客戶不滿意投訴你,因為你的合伙人告訴你客戶就是上帝。但你的合伙人可能沒告訴你,那只是理論,實際上對于某些客戶也需要教育,也需要選擇。但一旦接受委托你還就得保持理性不卑不亢,遇到不好打交道的客戶你還不能發泄情緒,更不能讓情緒影響判斷力,你可能很多時候只能在微信上和朋友吐吐槽甚至表示無語。如果你不喜歡甚至害怕和人打交道,就喜歡和物(比如計算機)打交道,就喜歡坐在電腦前寫寫代碼打打游戲,那么你可能也不太適合做律師。


      2.一萬小時定律


      就律師的成長進階道路而言,從剛出校門什么都不懂的小菜鳥成長為頂級大所的大合伙人至少需要七到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夠完成。你不知道什么格拉德威爾的一萬小時定律,你也不知道“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的大道理。但你就知道把事情做好,要對得起合伙人的信任,對得起客戶支付的律師費,所以你從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室做DD開始,從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給主管部門打咨詢電話開始,從第一篇自我感覺良好的備忘錄被合伙人改成個大花臉甚至被壞脾氣的合伙人無端罵個狗血淋頭開始,你只能陪著笑并以“真正堅強的人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奔跑的人”這樣的雞湯勉(qi)勵(pian)自己。別人一天花6個、8個小時去努力,你花10個、12個甚至16個小時去努力,你每天都在用心地反思和總結,你攢下了一本本記得密密麻麻的執業筆記,你沒意識到自己成長的速度大大超過別人,很快你開始獨當一面、開始談笑風生,你似乎猛然一覺怎么悄沒聲地完成了鳳凰涅槃的整個過程,完成了一萬小時定律。別人在想為什么那個人不是自己,在想是什么讓你如此之拼,他不知道你已經持續努力了不止一萬個小時,他不知道你每天都在反思和總結,他最不知道的是,你曾告訴他每天最激勵你努力前行的每天晚上加完班回家的路上能看到夜空中最亮的星,其實經常因為霧霾太大你也看不清。


      3.終身學習 永葆銳敏


      此外,律師行業是終生學習、見多識廣的行業,每天你都在做不同的項目接觸不同的人和事,你見證行業的興衰更替,你見識江湖的風云變幻,你目睹大佬的榮辱成敗。你每天都在領略不同的風景,每天都充滿了新鮮和刺激。但與此同時每天不斷涌現新的法律政策規定、新的法律模式、新的法律問題,你每天都在上演植物大戰僵尸:你查法規查案例用盡平生所學、絞盡腦汁熬個通宵寫出一個重大創新的備忘錄正準備點擊發送鍵,發現主管部門針對規避監管的類似情形剛出了個嚴格限制或禁止的新規,你只能含著眼淚更新一稿向客戶提示風險并重新設計交易架構接著一大早橫跨七環去參加另外一個項目重要的會議,你在多式聯運跋山涉水到達IPO項目現場含辛茹苦嘔心瀝血披肝瀝膽寫好專項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準備項目申報,碰到IPO暫停,而這一切都可能只是一個律師的日常。你只能保持終生學習的頭腦、開放應變的心態和不斷反思改進的意識,并隨時準備迎接挑戰和壓力,使你的知識儲備不斷更新,思維永遠在線,我想這也是你能永遠保持年輕并不斷獲得提升和進步的一種方式。當然,也必須把握好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更保持好心理的平衡,否則你想想客戶的繁華其實與你無關,與其如此沒有生活、壓力山大,而還不如索性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互聯網+”背景下的法律服務


      1.互聯網連接的背后更有法律的連接


      前面說的都是職業律師的傳統內涵特質,下面談一下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于職業律師的挑戰。前面說的互聯網+強調連接,包括人與信息的連接,人與物的連接,人與人的連接乃至于萬物互聯,但作為一個法律人我們更應看到這些連接背后都有法律的連接,既然有法律的連接,當然就少不了律師的作用和空間,而且,商業實踐的發展總是領先于法律,面對互聯網+的新形勢,我們怎樣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去構建和規范項目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法律關系?怎樣去精準把握法律精神和政策趨勢,從而設計合法安全的創新交易架構去幫助客戶實現商業目的?這些都是我們律師忙碌不完的事業。而且,互聯網+法律確實創造了更多跨界融合的可能,因此也出現了一些發展得比較好的互聯網+法律的業態,對于大家的職業前途提供了更多機會、更多可能,而非僅僅職業律師或法務等傳統道路,但那樣你就不僅僅要承擔執業風險,你還得承擔商業風險。


      2.跨界融合的產物和機會增多


      互聯網+法律跨界融合的產物有很多,比如法律大數據平臺,包括較早出現的法律法規數據庫、合同文本庫,案例研究庫以及律師庫等等。比如合同文本庫可以直接在一些互聯網平臺輸入相關數據和參數生成相關的合同文本。又比如一些法律電商平臺可以直接承擔相對簡單高頻次的法律咨詢和處理相應法律業務,有2C的主要面向個人或初創小微企業;有2B的,直接作為大的電商平臺或保險公司處理糾紛的外包法律服務提供商。其中還有一些都已經在新三板掛牌了,雖然營業額還很小,甚至還沒怎么贏利。還有一些法律電商平臺自己不從事直接的法律咨詢業務,而只立足于實現對法律業務供給方和需求方的精準匹配和撮合。當然,這只有那些已經積累起大數據并運用先進算法的法律電商平臺才可能做到,否則無法實現精準匹配撮合,勢必極大影響客戶體驗而影響平臺的口碑和價值。不可否認的是,這確實大大降低了法律服務市場的信息不對稱,也大大降低了作為供給方的律師和作為需求方的機構或個人的信息搜索成本,提高了法律服務市場的效率。不少大公司都通過此種方式接觸到相關律師,相關律師也借此獲得不少的業務機會,至少獲得一個項目招標或競聘的機會。


      法律人工智能取代法律人可能嗎?


      還有一種業態就是法律AI,即法律人工智能。前面說的三種主要的新業態對律師影響和沖擊最大的無疑就是最后者,關于法律人工智能,我想起20多年在學校圖書館看過一本書叫《量刑與電腦》,我記得是華東政法的蘇惠漁老師寫的,他那時候提出只要輸入相關定罪量刑的事實和法定及酌定情節之后,通過電腦設置的程序公式可以自動得出量刑的結果。而據說這一系統已經有公司開發成功,但很遺憾到今天也沒見推廣使用,當然,這也有可能是我們法律人保守抵制的原因:必須要保住自己的飯碗。其實遠至300年前偉大的法學家孟德斯鳩提出的“自動售貨機”式的法官形象就反映了類似法律AI的設想,法官就像一臺自動售貨機,一頭輸入事實和法律條文,一頭輸出判決結果,但是這個設想在近300年后實現了嗎,沒有。目前法律人工智能還處在很初步的階段,許多公司機構目前研發出的法律機器人都是做一些很簡單的嵌入語音搜索程序軟件以實現數據研究和處理工作,離真正意義上具有自主思維能力的機器人還很遠。當然,確實也值得觀察、期待。


      1.法律世界是人造的世界


      這可能與法律世界作為人造的世界的本質特征有關,也與具體法律問題的個性化即非標準化有關。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世上也沒有兩個相同的案子。法律的實際運作高度依賴于其創造者主觀的理性、創造性。具體案件/問題的法律適用有賴于從找法(尋找大前提)到認定法律事實(形成小前提)再到推論-裁判的三段論過程方法,而整個三段論過程方法無一不依賴于人主觀的理性和創造性,比如找法需要運用法律的體系化思維,遇到規定不明或法律漏洞還需要運用法律解釋原則進行漏洞補充;比如認定系爭法律事實需要建立在全面綜合審查證據基礎上的真偽判斷以及作出法律評價并最終進行邏輯涵攝,而系爭法律事實細節本身的發掘高度依賴于主體間性或所謂人際溝通,而推論-裁判過程更是需要把兩者結合起來、運用邏輯推理,得出結論。這些顯然遠遠都沒辦法由機器替代。


      2.法律是經驗理性而非自然理性


      南京中級人民法院前不久對某企業聲稱為該院研制出機器人替代辦案的辟謠聲明我覺得說出了其中精髓,這個聲明說:“司法是具有經驗和價值判斷性質的工作,再聰明的機器或軟件都不能完全替代法官的工作,只能為法官提供辦案支持與輔助。”這讓我又想起了400年前英國著名法官柯克為抗拒國王干預審判說的那句話:“法官處理案件只有自然理性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人工理性。法律是一門藝術,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實踐。”100年前的偉大的霍姆斯法官又將該這句話繼續發揚光大,提出了“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驗”的名言。從這個角度,每一個時代的法律都有其時代精神,只有把握住該精神才能精準地把握適用法律的尺度,那么顯然這種經驗或精神的東西是任何一種機器人無法去把握和習得的。又如霍姆斯所說“法律不斷演進而從來沒有達到一致,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它永遠從生活中汲取新的原則,并總是從歷史中保留那些未被刪除或未被汲取的東西。只有當法律停止不前時,它才會達到完全一致。”在這個意義上,如果將來法律機器人取代法律人之日,那么可能意味著法律、法治停止不前甚至消亡之時。當然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這一天都不可能發生。


      傳統律師業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根據


      互聯網對傳統律師業沖擊有限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律師、律所執業的合法性不僅來源于《律師法》、《證券法》的規定,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來自于現實經濟生活的客觀需要,而無法通過互聯網以眾包或大規模協作等契約的方式替代。科斯的著作《企業的性質》終究還是經典,對于很多交易,組織化的方式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的良好方式。就證券業務而言,許多大公司依舊愿意找品牌和體量層級相當的律所為其提供法律服務。這不僅有品牌信譽的保障,也有對大型律所質量內控管理體系、后臺配套服務以及提供一體化全面法律服務的需求,更有對其獨立性、專業性以及責任承擔能力的考慮。因此,至少在可預見的期限內律所尤其是大型律所及職業律師不會退出法律服務舞臺。相反,隨著國家和社會法治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職業律師的空間和作用將會越來越大。而從國內來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法律服務市場一直在迅猛的增長,其所對應的GDP數額也在不斷增長,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些年互聯網的出現延緩或降低了這種增長的態勢。而想想看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將來可能是十到二十年,或者更長五十年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情況下(當然前提是沒有霧霾),在中國目前法治化程度還有很大提升的空間的情況下,除非出現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中國法律服務市場、中國律師業將繼續發展、興盛。


      變互聯網+法律為法律+互聯網,為法律人賦能


      當然,如果將來法律機器人真的研制出來,雖然對于大部分非標中高端以及復雜交易服務市場還不存在被法律機器人完全取代的可能,但對于簡單、高頻、可標準化的中低端細分法律服務業務市場的沖擊和影響無疑將會很大,從而部分實現孟德斯鳩的設想,因此還是蠻值得期待的,但不管怎么說,法律人在互聯網+法律的浪潮中始終是主體,而不是互聯網或機器人成為主體。但互聯網對于律所律師而言至少是個賦能的工具,在這個意義上不應該排斥而應該大膽去擁抱它。在前互聯網或前電子信息時代,信息的載體主要是紙質介質,法律人面對的問題主要是信息匱乏的問題,因為紙質介質的獲得、傳播都相當不易,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法律人主要面對的問題是信息過載的問題,因為信息的獲取和傳播太方便太容易了,因此如何提高對信息的駕馭能力避免被淹沒在無效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更善用互聯網+的工具,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成為“智慧律師”、“智慧律所”,是律所律師在信息時代面臨的一大挑戰(當然,這從另外一個角度意味著法律相關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本身巨大的機遇)。如能提高相關能力,法律數據采集和研究能力將能獲得更好的提升,與客戶溝通界面更加友好工作質量和效率將進一步提高,信息溝通和流動也更加充分和對稱,這樣的律所律師無疑將獲得更好的品牌影響力,也將變得更強。在這個意義上,不用宣傳什么研制出法律機器人替代辦案之類的噱頭,還是從為法律人提供體驗更好的實用工具和用戶體驗,扎扎實實為其服好務提高生產力,至少讓其少加班開始吧。


      專業為本與工匠精神


      至此,我的觀點是在目前互聯網+法律或互聯網+律師的時代, “律所(尤其大律所)、職業律師將退出歷史舞臺”是個偽命題,互聯網沒有改變法律服務的本質,我們更多需要考慮的可能是借勢而為,如何做好法律服務+互聯網或律師+互聯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法律服務的進一步互聯網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就需要我們繼續專注于職業律師的本職,善用互聯網工具和思維,讓律師工作更為高效、更為精細、更為專業。中國有句古話叫“十年磨一劍”,和最近熱議的工匠精神,是非常相通的,我們將來無論做不做律師,做任何事都要專注根本并持之以恒,都需要以十年磨一劍乃至二十年、三十年甚至終身磨一劍的精神才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得合格,做得又好又快,更做到極致。所謂不變初心,方得始終。

       

       

       

      編排/李玉瑩

      責編/張雨  微信號:Ann199313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成人在线视频| 精品日韩人妻中文字幕| 午夜福利看片在线观看| 午夜大片爽爽爽免费影院|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国产|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高清|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午夜免费无码福利视频麻豆| 午夜夫妻试看120国产| 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出69影院|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下载| 天天爽夜夜爱|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av|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 | 96在线看片免费视频国产| 蜜臀久久精品亚洲一区| 色欲久久人妻内射| 又爽又黄又无遮掩的免费视频|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亚洲A成人片在线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国产对白老熟女正在播放| 又大又长粗又爽又黄少妇视频 | 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 少妇高清一区二区免费看|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 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有限公司| 高清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偷人偷人精品| 成 年 人 黄 色 大 片大 全| 免费看成人毛片无码视频|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真实伦在线观看视频| 第一精品福利导福航| 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