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全身有數百個穴位,這個穴位防治疾病的范圍是最廣的,具有全身的治療作用,真可謂神通廣大,有人稱它是“包醫百病的萬能穴”,一個隨身攜帶的大藥箱。可惜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用。 這就是合谷穴,也被稱為“虎口”。 合谷經氣旺盛,止痛效果好,是我們身體上的“止痛片”,幾乎一切痛癥都可以找合谷穴來解決,艾灸或者用大拇指掐按這個穴位來止痛。 合谷穴對付牙痛更為拿手!在施治的時候應該使用交叉治法。如果右邊牙痛,就艾灸或者按揉左手的合谷穴;如果左側牙痛,就艾灸或者按揉右手的合谷穴。 如果患牙齦炎引起牙齦腫痛,并且反復發作,經常按壓合谷穴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神經性頭痛、失眠性頭痛、頸后疼痛、中老年人患神經性頭痛是常見病。患病后一日發作數次,同時出現失眠、健忘、記憶力減退、精力不集中等癥狀,痛苦不堪。采取合谷穴的按摩療法,可獲良好效果。 由于合谷穴是大腸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大腸經從食指經過手、臂、肩、頸,一直到頭面部。“經絡所過,主治所及”,因此這些部位的疼痛不適都可以通過合谷穴來緩解。 大腸經不通癥狀:腹脹,易便秘,易患痔瘡,肩與前臂部、背部疼痛,指痛,體熱口干等。 用大蒜泥貼敷合谷穴防治扁桃體炎。 大腸經又為多血多氣之經,所以按摩大腸經的原穴合谷穴,還可以行氣活血,有效治療行經疼痛,有痛經煩惱的女士不妨試試。 中風的發生與肝的關系十分密切,從五行的角度看,肺和大腸屬金金克木,而肝屬木,當肺和大腸的功能失調的時候,肝失去約束,進而產生與肝相關的病癥,如中風、抽搐、口眼歪斜、頭暈、眩暈等。 經常按摩合谷穴,使肺和大腸的氣機保持順暢,一旦因情志或飲食等原因產生肝火,順暢的肺和大腸的氣機就會使肝火平復下來。 中國著名經絡專家祝總驤曾說: 艾灸或者按摩合谷穴也可以防治高血壓。 我們用腦一段時間后,大腦疲勞,頭昏腦脹,需要提神解乏,這時可按合谷穴。當出現神昏,暈厥,癲癇發作,需要醒腦開竅時,也可按摩合谷穴。 如果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導致暈厥時,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續兩三分鐘,患者便可蘇醒過來。如果同時用指尖掐捏患者的人中穴,醒腦回蘇的效果則更好。(本文來自“7點養身”) 此外,點按合谷穴還能緩解暈車癥狀。 中醫針灸《四總穴歌》說:“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所謂“面口合谷收”,即是說凡是頭部、面部的疾病,像頭痛、牙痛發熱、口干、流鼻血、頸痛、咽喉痛,以及其他五官科疾病,如瘡、癬 、疥 、癩 等,通過刺激合谷穴都可以得到緩解。 合谷穴就是對付五官科疾病的圣藥。 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交接,又因為它們是同名經,二者“同氣相求”,因此刺激合谷穴能調經氣,對于治療胃腑和胃腸道方面的疾病有顯著療效。 例如胃痛、嘔吐、便秘、呃逆、腹瀉等。甚至痔瘡發作、便血時,用灸條艾灸或搓揉合谷穴,便可緩解腸風下血的癥狀。 合谷穴就是你手邊的腸胃神藥! 艾灸合谷穴,能貫通氣血,促使陽氣升發,扶正祛邪,增強人體免疫力。 同時我們知道,肺與大腸相表里,肺主氣屬衛,外和皮毛,艾灸或者點按合谷穴能開發腠理,宣通毛竅,清瀉氣、分之熱,從而加強解表發汗的清熱作用,故可在感冒的預防和治療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不少人小孩和中老年人,經常會感到胸悶氣短,多咳多痰,經常出虛汗,睡覺時也出很多汗,還特別容易感冒,往往是高燒,或者外熱內寒,或者上熱下寒,這些癥狀都是肺受到虧損的表現。 要徹底使肺健康起來,還要去根,就堅持艾灸和點揉合谷穴! 合谷穴按揉方法 在實際取穴時,我們常用兩個簡便的方法: 1、拇指、食指合攏,虎口上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把一只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一手拇指張開,虎口拉開,另一手拇指按壓穴位進行揉按,兩手交換按壓1~2分鐘。 小小合谷穴,人體醫藥箱; 方便又實用,治病范圍廣; 按摩好處多,艾灸功效強; 每天刺激它,身體更健康。 讓朋友們也看看,別浪費了我們身上的大藥庫哦! 千金難買這張表,每家每戶都用得到,一定收好~:查看請點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