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件事發(fā)生了: 某10歲男生,在學校長期遭到同學的霸陵,2016年11月24日,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事發(fā)后,孩子出現(xiàn)失眠、易怒、恐懼上學,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孩子媽媽寫的控訴文,在網(wǎng)絡(luò)上走紅,校園霸陵于是鋪天蓋地引發(fā)關(guān)注。 再來看下面一個故事: 愛爾蘭一學校,一父親找校長說,讀初一的兒子最近情況很糟糕,在父親的追問下,兒子才說出實情,原來是在學校每天被人打。 校長知道了實情后,這樣處理。 對于施暴者,他問了這么幾個問題: ”你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想的是什么?“(不是指責,而是問感受。) “你以前被打的時候是什么感覺?”(當A說出以前被打過時,校長讓他感受受害者的心情) ”你知道這件事情對同學造成的影響嗎?“(引發(fā)A同學思考自己行為帶來的影響) ”你打算如何做,才能彌補對xxx造成的影響?“(引導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對于受害者,校長問了這么幾個問題: ”發(fā)生了什么?“(讓孩子自己說出來) ”這件事情對你有什么影響?“(談感受) ”你覺得這件事情對你來說,最難接受的是什么?“(校長引導孩子表達自己) ”你覺得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你才可以完全接受呢?“(讓他成為解決問題的主導方) 校長在這件事中, 1,保護受害人自尊,遠遠比解決身體上的傷害重要(沒有出現(xiàn)“你真膽小,你怎么不還手”之類的話) 2,讓霸陵者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自己行為的不當,而不是以暴制暴。 3,讓孩子們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校長沒有用權(quán)力去處理問題,而是讓孩子們在這件事上去學習如何在這樣的經(jīng)歷中內(nèi)心強大起來,他起到輔助的角色。 朋友的故事: 閨蜜告訴我,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也被欺負過,被一男同學扇耳光,原因是作業(yè)沒給他抄、 “他厲害著呢,叫全班人都不準和我玩兒,我經(jīng)常受他的欺負,后來我在三年級的時候轉(zhuǎn)學了”, “其實那個男生是很不幸福的,媽媽跟爸爸關(guān)系不好,離開了家,常常被爸爸打,打到學校里去了,全學校的人都知道”。 從心理角度談霸陵 ① 什么樣的孩子,會成為霸陵者? 曾經(jīng)被傷害過的孩子。 家里關(guān)系出問題了,問題孩子是問題家庭的代言人,他們?nèi)狈蛹{與尊重,于是就有了行為問題,行為問題的背后都是愛的匱乏。 很渴望得到愛,但是不知道如何得到,于是用偏激的方式去呼喚,如果一個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會放下霸陵者的身份的。(這也是上面那樣校長所做的,讓孩子感受到接納) 在一個家庭里,如果孩子體驗到的家庭氛圍是僵化苛刻的,家里人沒有把愛與溫暖的一面?zhèn)鬟f給孩子的話,這個孩子就可能發(fā)展出更多的破壞的行為,發(fā)展出反社會的態(tài)度,偷東西,欺負別人,說謊,當霸王。 這樣的孩子,他們?nèi)狈α藘刹糠值臇|西:愛與邊界 往往是得不到愛,于是不會表達愛,(如果孩子受到媽媽的漠視、甚至是敵意的對待,孩子就會爭取得到他人的關(guān)注,甚至認同了別人的敵意,孩子主動以敵意甚至是暴力對待他人)。 邊界不斷地被父母入侵,于是就不懂得尊重他人,就很容易去侵犯他人的邊界,(一個打人的孩子,他不懂得尊重邊界,他不懂得如何交友,他缺乏邊界) 這兩個部分造成的原因是,當這個人在小孩子的時候沒有愛與正確的邊界。 霸陵的孩子,潛意識里是在防御自己內(nèi)心的弱與空缺,有句話說,“你這么要強,一定是你內(nèi)心很弱吧”。 越是想要當霸王的孩子,內(nèi)心就越是弱,不能讓自己感受到這樣弱,于是就要用強勢的方式來防御一下,這是一種心理動機。 潛意識里是在表達:“我不想當一個弱小的人,我不想自己是小的可憐的,我不要做一個愚笨的人,我要讓別人感受到這樣的情緒,我要讓別人看到我是強大的。” 對于這種有霸陵行為的孩子來說,一旦發(fā)現(xiàn),就要早點介入,在發(fā)現(xiàn)有點苗頭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要去處理了,有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只要不被欺負就好了,打別人的管他呢,有的父母是以暴制暴,你管不規(guī)則,我拖你回家打個你要死不活的,看你還敢不敢。 這兩種想法都不能讓孩子杜絕把霸陵的行為,只會讓孩子的行為在日益增長。 然后,慢慢地孩子就可能以后成為反社會行為,反社會人格了。 所以說,早期的有效地介入是控制把霸陵的最好時機,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霸陵者說出他內(nèi)心的感受,找出源頭,才能杜絕。如果一開始都沒有效果地去阻止,他們會上癮的。 ② 以暴制暴? 比如上面例子中的A同學,打人并不是因為他就是想違反校規(guī),而是因為他過去的經(jīng)歷。 如果只是用暴力解決問題,A確實是會在恐懼面前暫時停止暴力行為,可是這個內(nèi)心的沖突還在的,一有機會就會爆發(fā),他可能暫時不會打這個同學,但他也許會去打別的孩子,他可能不會在學校里打人,但他也許去校外打更弱小的孩子,比如幼兒園的,他會用別的更狠的方法,將”暴力“轉(zhuǎn)化為別的更加隱蔽的行為,或者把暴力上升一級。 解決的根源在于,要制止,但是同時要給予他接納,讓他說出內(nèi)心的感受,家長要在行為上給予他支持,正面引導他走出來。 霸陵比較容易出現(xiàn)在有自卑和有困擾的孩子身上,他們不知道誰才能夠幫助自己克服那渺小、無能或者妒忌的感覺 ----by 苪內(nèi)佳/瑪格 ③ “為什么有的孩子很容易成為欺凌者的目標”? ▲ 在群體是格格不入,顯得孤立與與眾不同的孩子。 ▲ 弱小膽怯自卑的孩子 ▲ 被父母剝奪了獨立權(quán),事事包辦的孩子。 ▲ 沒有歸屬感的孩子 ▲ 偶然,運氣不佳,剛好被霸陵者撞上。 如果一個孩子在家里是體會不到被理解與接納,那么當他面對霸陵的時候,他會意識到大人是幫不上忙的,孩子就會默默忍受這種被霸陵。 (某次,我看到一小孩的玩具被另一孩子搶走了,他哭了起來,媽媽聽到哭聲跑過來,怒氣沖天地給了自己孩子一巴掌,“你怎么這么弱,你有什么用”,這類情況,只會讓孩子越發(fā)變成被欺負的人,而無手博雞之力,并且以后發(fā)生同類事,孩子會不敢告訴家長。) 不懂得交友的孩子,孤獨的孩子,不知道如何融入群體里,他們往往可能會用討好的方式去交朋友,就會可能出現(xiàn)認同那些能夠欺負別人的人,認為欺負別人的人有力量,也愿意成為霸陵者的跑腿,甘愿討好他們。 在家里沒有歸屬感,找不到安全的位置,這種孩子最容易吸引來別人對他的霸陵,他們仿佛在自己的身上“貼上”了一個標簽,“你可以欺負我”,他們很焦慮,但是同時也很會吸引別人對他的不尊重與欺負。 雖然是自己身上容易招來被欺負,但是被欺凌是不可以的,我們要幫助他們不被霸陵。 ④ 怎么做才讓孩子避免成為被霸陵者? 我們要做的,不是去用暴力制止那些欺負我們孩子的人,而是更要把力量放到我們孩子的身上,讓孩子從中去成長起來,強大起來,這才是解決之本。 如果我們講大道理,去跟孩子說,那些欺負別人的人是因為被欺負過,因為他們?nèi)睈邸_@對孩子來說,沒有什么作用。 如果我們告訴孩子,你要狠起來啊,你要打回去啊,對于本身內(nèi)在力量就弱的孩子,也是然并卵,沒有什么用。 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在家里感受到被傾聽,如果孩子的情緒被看見了,感受到父母的接納,孩子在家里是有歸屬感,這樣的孩子不會被霸陵。 多與孩子交談,不是只談功課,設(shè)想一下,一個孩子除了學習就是功課,除了功課就是成績,他不木訥誰木訥。 我們要多與孩子談除了功課之外的東西,引導孩子去融入一些團體里,更好地有能力去融入人際交中, 我們還可以談電影,去運動,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是靈活的,是可以分享話題的,這個孩子的狀態(tài)就是很自在,在學校里被欺負的狀態(tài)也會減少。 我們還要放手,當孩子慢慢長大的時候,不要把孩子當成一個小寶寶一樣全面呵護,必要的挫折要讓孩子自己去經(jīng)歷。 當一個孩子還沒有摔倒的時候,媽媽已經(jīng)跑前一步去做好了護著的動作了,媽媽過度入侵了孩子的生活 ,不給孩子成長的機會 ,事事唯恐孩子吃虧,不給孩子思考的機會,這樣子,孩子根本就沒有經(jīng)歷過挫折,當他遇到事情的時候,他除了目瞪只有口呆了。 如果孩子成長在一個能夠溝通,且愿意傾聽和接納他的家庭里,孩子就會有自信, 一個充滿自信的孩子不容易被霸陵,哪怕遇上了霸陵事件,也會主動尋找?guī)椭?/span> -----by 苪內(nèi)佳/瑪格 ⑤ 當孩子遇到霸陵后怎么做? 共情, 要先處理的不是事情,而是心情。跟孩子談感受。如果孩子愿意說,去傾聽,再表示理解與接納;如果孩子不愿意說,可以用故事引導的方法,孩子在故事里所說的,就是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 可以跟孩子聊天,不直接問你遭遇了什么,也不問你在害怕什么,而是講你自己小時候的事情,講你自己小時候遇到的無助啊緊張擔憂之類的事(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你可以用吹的,可以用編的),孩子就會打開話閘了。 利用孩子喜歡的動畫,繪本,卡通,……主角,去編制故事,孩子在回復說的,就是他投射的內(nèi)心的想法, “從前有只恐龍,他想著……他想要……后來他……接著他……最后他……” 可以跟孩子一起編,也可以用疑問提問的方式問孩子,你覺得恐龍是怎么了什么了呢, …… 往往孩子所說的就是他內(nèi)心的投射。 我們要去認可孩子情緒的合理性。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他擁有終結(jié)一切悲傷的主動權(quán)。 表示支持 這樣子做,是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有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孩子會得到力量,受到霸陵后的心理傷害會大大減輕。 跟孩子一起討論, 告訴孩子每樣事件最少有三個以上的解決辦法,跟孩子把所有能想到的解決方式都說一說。 是因為什么事被霸陵了?以后可以怎么避免和說不,或者脫身? 讓孩子思考,這件事情,還可以怎么做? 孩子是不是有力量可以去解決,如果不行,要不要聯(lián)系學校,找校方的幫助,還是其它社會上的資源的幫助?要不要找來霸陵者父母?嚴重的要不要轉(zhuǎn)校? 我們這樣子做,是把這些不好的經(jīng)歷當成了一次成長的機會,讓孩子下一次有力量去面對問題,學會怎么面對霸陵凌,如果孩子不知道要怎樣做到,還有大人在,還要以尋求更大的社會幫助。 最重要的一點,讓孩子親身感受到什么是“任何殺不死你的東西,都會讓你更為強大! --by KY 對于學齡前的孩子,我們可以跟孩子這樣說: 如果有人打你,你要說不!(重要的是生活中你教會孩子說不) 如果有人打你,你說不了,他還繼續(xù),抓住他的手,用力甩開。 如果你推開他還來,去找老師或者大人的幫助。 如果找不到幫助,不管了,打了再說。 --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