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疾病 兩位僅僅是以反酸、燒心、脹氣、打嗝這些小癥狀來到消化科就診的患者,半年后分別發展成了萎縮性胃炎和嚴重的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是什么讓他們的病情在短短半年內急轉直下? 案例一 患者是一個工作繁忙、生活極其不規律的商業人士,有著十年的病程,對自己的疾病不是很在意,平常有癥狀時也就只是隨便吃點藥應付一下。隨著疾病的加重,半年時間就發展為嚴重的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案例二 這位患者平常有很嚴重的胃脹、打嗝、食欲不佳等狀況,于是就非常擔心自己的疾病造成心理壓力過大,日常的生活、飲食都受到了影響,不敢亂吃亂動。長此以往,病情加重,身體的營養狀況也受到了明顯影響。 專家告訴我們,這兩個案例是消化科門診中常見的兩大類疾病,與胃酸的分泌有關。胃酸分泌過多或過少都會引發消化系統難以修復的損傷。 胃酸的功能 ①胃的消化酶要在酸性環境中才能被激活,才能消化吃進去的食物; ②胃部的酸性環境能起到一個屏障功能,消滅有害細菌保護腸道。 胃酸的分泌 【保護因子】正常人的胃粘膜之所以不會被胃酸腐蝕,是因為胃粘膜表面有著諸多保護因子,比如胃粘膜上的粘液、粘膜上皮、內分泌激素等; 【破壞因子】但是,也存在著對胃粘膜的破壞因子,比如幽門螺桿菌、胃酸、胃里的消化酶、抗凝藥物等。 當胃酸長期分泌過多,胃粘膜就會被破壞,發生炎癥或潰瘍,還會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腸潰瘍等;胃酸分泌過少主要與萎縮性胃炎有關。 酸性食物 既然胃酸過多或胃酸過少都會致病,那么酸性食物或者酸性飲料會不會對胃黏膜造成破壞呢? 在節目現場,主持人選擇了檸檬汁、白醋和酸奶分別對動物的胃進行了浸泡,但并沒有出現顯著的異常。 原來健康的胃黏膜上有足夠強大的保護因子,即使是胃酸這樣的強酸也不會對其造成傷害,更不用說檸檬汁、白醋和酸奶這些弱酸性飲料了。 朱主任指出,如果是正常健康人,平時吃檸檬、酸奶、醋等酸性食物,是不會傷害胃黏膜的,但對于已經出現胃潰瘍和胃炎的人群來說,他們的胃黏膜已經出現了破損,保護因子變弱了,就要盡量少吃這類食物,避免加劇胃粘膜的損傷。 癥狀表現 ●胃潰瘍癥狀(胃酸分泌過多):反酸、燒心、反胃、吞酸、規律性饑餓痛; ●萎縮性胃炎癥狀(胃酸分泌過少):消化不良、打嗝、胃脹、食欲差、腹不適。 日常生活、飲食習慣 日常生活中,哪些飲食、生活習慣會讓胃酸的分泌打破正常的規律出現異常呢? 專家告訴我們,生活節律長期紊亂會讓胃酸過多;紅薯、年糕、湯圓、咖啡、濃茶也是容易讓胃酸過多分泌的食物,本身就愛反酸、燒心、食道燒灼感明顯的人群應該少吃。 【建議】胃病患者應盡量選擇發面類食物、小米粥等更容易消化的食物,但是也不提倡單一飲食,營養應該要全面。 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作為胃黏膜的破壞因子,長期感染可能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甚至引發萎縮性胃炎。 但是,周主任指出,如果您沒有消化道腫瘤的家族遺傳背景,年齡低于45歲,而且沒有明顯的消化道癥狀,只需要定期觀察即可,不必過于緊張給自己造成過大的心理負擔。 臨床經驗 臨床上有太多的患者在就診時不會描述自己的病情,只顧表達焦慮的情緒;或者認為找醫生看病就是開點藥緩解癥狀導致病情延誤,很小的癥狀拖成了不可逆轉的重癥。 如何在就診的短時間內清楚的表達自己的病情? 就診時提供有效信息一:最困擾您的主要癥狀 就診時提供有效信息二:病程多長時間 就診時提供有效信息三:伴隨癥狀以及自己應對的辦法 【專家建議】 ①如果出現胃部不適,尤其是近期出現的一些胃部癥狀如胃疼、反酸、胃脹等,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聽從醫生的建議。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注意改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預防或緩解胃部疾病的發生、加重。 胃鏡檢查 懷疑自己胃粘膜受損的人群,可以到正規醫院的消化科,通過簡單的胃鏡檢查幫助確診。 朱主任特別指出,膠囊胃鏡雖然沒有痛苦且操作簡單,但目前在臨床上并不推薦用來診斷胃病,因為它可觀測的范圍還有死角,容易遺漏病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