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要管理好一所學校,就必須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借鑒、改革,反思、揚棄、堅持、積淀,最后形成特色。如此周而復始的循環往復,不斷積淀,校長必將走向成熟,學校必然向前發展。 “上面千條線,手上一針穿”。校長是學校管理的重心人物,而學校管理又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想把一所學校管理好主要靠一校之長的聰明的頭腦、縝密的思維、堅忍不拔的敬業精神。 其一,校長既要認真貫徹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教育政策,又要取得社會各方面對教育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應該得到廣大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的理解和支持。 其二,校長要虛心學習,在向人家學習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的同時,還要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經濟狀況,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優勢,避開自身的弱勢,辦出有自己的特色學校,而不是盲目地把別人的先進管理經驗生搬硬套地搬到本校加以實施。 古人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就是規矩,制度就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準繩。科學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促進學校的發展。因此,作為校長,應該高瞻遠矚、統籌全局,不斷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 制定學校管理制度必須集思廣益,立足本校實際,要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盡量避免伸縮性和徇私傾向性,做到合理化、科學化、完善學校管理制度其重要含義在于“完善”,也就是說,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時代的發展,實際的需要,不斷充實,不斷修正管理制度。 有了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執行、實施,執行必須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使全體教職工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心服口服。 應遵循原則即:“熱爐效應”,最能體現制度的公平性。 一是,事先就知道。 二是,碰了就燙。 三是,誰碰燙誰。 四是,碰得越狠燙得越厲害。 校長要有三商:情商、智商、膽商。 情商、智商有了,膽商決定著創新幅度的大小,決定著辦學特色、辦學風格的形成。 需要校長有足夠的膽識,能頂住上下壓力,持之以恒,長期積淀下來就是特色,就是風格,就是文化。 讓每個人“人盡其能”是校長工作的宗旨和目標。作為領導,應該比別人更清楚地知道辦什么事情是正確的;知道該辦的事情由誰去為最合適。 “學校領導者應該具有識才之眼、愛才之心、容才之量、用才之膽、擴才之意”。當校長必須成為選拔人才、啟用人才的明鏡,要發現人才、利用人才,讓他們的才能有用武之地,得到發揮。 不過要校長也要貫徹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對工作能力強,教學成績突出、在學生心目中有威信、家長喜歡的教師要加以培養,委以重任。 把對教學工作有特長的教師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人才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用人應該顧全大局,千萬不能感情用事,不能以自己的好壞為標準來衡量他們。校長還應該做到待人真誠,重用賢才。 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膽地使用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愛護地使用人才,讓教師在工作中不斷得到鍛煉,不斷的被認可,從而才干不斷增長,工作積極性不斷被激發,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大顯身手,真正做到“英雄”有用武之地,實現人生價值。 校長要體諒帶班老師的不易 要知道:“老師選好了,用好了,學生就穩了。學生穩則班級穩,班級穩則學校穩,哪個校長不重視代課老師工作,他就是放穩不穩。” 校長在教師節要親自發言祝賀,真誠的話語讓老師的心溫暖如春。這都讓老師有工作的自豪感,工作熱情倍增。 學校要設立“意見箱”,校長要關注“意見箱”里的信件,看看身邊的人都提了哪些建議和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