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努力節食、拼命運動,可為什么就是不瘦? 有沒有想過,也許你忽視了 自己身邊的最大的減脂殺手? 在你的印象里中,最讓人發胖的是什么? 油?脂肪? 然而你可能忽視了一個更大的減肥殺手——糖。 你真的知道糖是什么嗎? 是甜甜的零食?或帶甜味的調味品? 如果FitTime君告訴你, 大米、面條、土豆、地瓜...這些也是糖的時候, 不要太驚訝, 因為本質上它們都是一種東西——碳水化合物! 雖然我們每天要吃很多東西, 不過碳水化合物可算是一個大頭, 大多數人一半或以上的熱量攝入都源于此, 這也是減脂和增肌食譜的主要區別之處。 因此,碳水到底該吃什么,怎么吃, 就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碳水化合物和糖到底是什么關系? 在營養學中,糖類從本質上講,就是碳水化合物, 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糖可以分為: 單糖( 1 個單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雙糖( 2 個單糖):蔗糖、麥芽糖、乳糖 多糖(10 或10 個以上的單糖):淀粉、纖維素、瓊脂等 看完這些更懵逼了? 別頭疼,你要知道的最基本的一點就是: 我們每天吃的五谷雜糧、蔬菜水果, 都含有不同量的碳水化合物。 其中,谷類、薯類、根莖類蔬菜、豆類, 它們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對拔尖。 2 為什么「零碳水飲食」不靠譜?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零碳水飲食法。 近來,就連科學家都承認, 零碳水飲食法的確是減重速度最快的方法。 別急著高興,但同時,也是最作死的一種。 碳水、蛋白質和脂肪是人類最主要的能量來源, 每克碳水化合物含有約16 千焦(4 千卡)熱量, 是最劃算且快捷的能量來源, 我們的身體需要碳水,就像飛機需要燃料一樣。 即使是在減脂期人們也仍然需要適量的碳水。 長期碳水缺失的狀態下, 身體會利用脂肪和蛋白質作為能量來源。 而分解蛋白質會造成肌肉流失, 還有可能誘發各種健康問題,如免疫力下降等。 這也就是為什么零碳水飲食法如果使用不當 就會影響健康。 3 碳水那么多,我該吃哪種? 按照身體的吸收消化程度以及血糖升高反應程度, 碳水化合物可以大致分為2類:
1 簡單碳水化合物 (即高 GI 食物) 泛指單糖和雙糖, 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糖、乳糖、麥芽糖。 常見食物包括水果、牛奶、啤酒等等。 2 復合碳水化合物 (即低 GI 食物) 泛指淀粉類食物和纖維。 常見食物來源包括谷物、豆類、薯類等等。 作為一般人, 我們并不需要清楚記得每種食物的 GI 是多少, 只要一個簡單的參照標準就可以幫你判斷啦! GI 值高(>70)的食物一般膳食纖維極少, 例如糖、白米白面,運動飲料, 適合在運動中和運動后立刻攝入, 但是由于高 GI 食物會讓人體血糖快速上升和下降, 也就是說,當你已經吃飽時還意識到, 不知不覺就會超量攝入,減脂的人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GI 值低(<50)的食物一般富含膳食纖維, 能夠減緩血糖的上升速率,讓身體持續吸收能量, 例如谷物雜糧、薯類豆類,以及葉類蔬菜, 適合在非運動時段攝入。 除此以外,食物的性狀和烹飪手段 也會影響食物的 GI 值。 食物在液體狀態下比固體狀態擁有更高的 GI 值, 所以榨成果汁的水果比原本的果實 GI 更高, 粥就比飯的 GI 高。 機智的調整料理手段, 就可以幫我們在適當的時候 補充相應 GI 值的碳水化合物。 4 碳水“紅黑榜” 說了那么多大道理, 最實在的就是獻上一個碳水紅黑榜單啦! 大體而言,天然未經加工、 富含膳食纖維的碳水化合物應該是你的首要之選。 但也不是要徹底妖魔化白米白面, 只是相同狀態下, 復合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更高的營養價值, 并提高飽腹感和降低患病風險,何樂而不為呢? Good 碳水紅榜 √全谷物 未經添加的燕麥片 最好選擇慢煮的,包括石磨或者鋼切燕麥, 營養價值留存最高, 藜麥、糙米等。 √豆類 小扁豆、腰豆、鷹嘴豆、毛豆等等 都是很不錯的豆類。 √根莖類 紅薯、山藥等。 √蔬菜 幾乎沒有差的蔬菜, 你需要每天、每頓吃各種各樣的蔬菜。 當然,請選擇時令蔬菜。 √水果 蘋果、香蕉、莓類、西柚,以及其它時令水果。 有些水果的升糖指數雖然不高, 但每次攝入很容易超量, 因此會額外攝入大量的果糖, 請酌量攝取(每次 300-400 克比較合適)。 Bad 碳水黑榜 下面這些讓不少人欲罷不能的小妖精, 請隨個人喜好和意志拉黑! ×糖果及巧克力 不用多說了吧。如果一定要吃巧克力, 請選擇黑巧克力,可可占比 80% 以上最好, 同時控制份量! ×炸薯條/薯片 純粹的土豆是健康的,但炸薯條則不然。 不僅油脂高/熱量高, 油在高溫下氧化還有致癌作用。 ×冰淇淋 多到不行的添加糖和壞脂肪。 ×餅干/曲奇/蛋糕 高糖高脂肪的增肥利器。 ×飲料 可樂雪碧、維他命水(其實含有很多添加糖), 以及各種軟飲(哪怕是果汁)。 如果一定要喝果汁,自己鮮榨最好, 不過也需適量,并選擇低升糖指數的水果。 對于很多人來說, 光是戒掉飲料,體重就有可能下降! 所以,假如只注重了控制油脂的攝入, 而忽略了碳水化合物的選擇和份量控制, 也很有可能讓其他努力都付諸東流! |
|